盛世中华中国印哪里要?

井厚与井厚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08年奥运会的纪念邮票,一套2枚,设计者是王虎鸣,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这套邮票刚发行的时候遭人诟病,说设计水平太差,太俗气(我个人非常喜欢);后来网上出现了很多模仿的作品,比如下面这个,据说是一位大学老师的作品: 这个作品当时在网络上的评价很高。

下面这张照片是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照片,这时火炬已经快要传到姚明手中了(在姚明之后接力的是刘翔),从这个角度可以看见现场观众手拿的标语,大多数都是“中国加油”“盛世中华”“金牌铜牌都收下”之类的,还有个别特别的,例如“人民无敌,奥运必胜!” “北京加油!祖国万岁!”等等。这些标语虽然特别,但绝对没有政治意义,完全属于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可以说,奥运会的这场胜利确实是“盛世中华”的体现。

这套邮品的设计者正是抓住了这一刻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一瞬间,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可以感同身受的瞬间——那是2008年的夏天,一个充满荣耀与自豪的夏天,一个足以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感到无尚光荣的激情夏日。所以我认为这套邮票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后来这套邮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最近一年左右才有所回落。现在价格在95元/套左右,全品相新票的市场价格基本都在100~150之间浮动。

吉松波吉松波优质答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华文化传统艺术更是精深独到,巧夺天工。中国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中国印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华艺苑中占有一席之地。盛世中华中国印,由著名设计师李大钧设计,著名书画家、印石鉴赏家蔡志忠先生把关,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参与了作品设计。该套藏品由《中国》(昌化鸡血石)、《华夏》(巴林鸡血石)《九州》(寿山田黄石)《中华》(青田冻石)四枚印章和印盒、底座等部分组成。

中国印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印形印体丰富多彩,文字图案优美独特,制作工艺高超,材质美轮美奂,是集历史、文化、书法、绘画、雕刻和印石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中国古玺产生于商代晚期。商代青铜器上出现了玺印款识,可视为玺印的萌芽。东周至秦是中国玺印的兴起和发展期。西周中晚期,玺印在上层社会逐渐开始使用。当时统治者用玺以镇压封泥,并在封泥上按上玺印,封固书简,防止伪造和私拆。用印的文字逐渐规范、统一,印文内容亦由图象转变为带表字义的族徽。春秋战国时,玺印使用更加普遍,当时各国对印章有玺、印、鉨(同“玺”)、戳、记等称谓,民间庶民亦开始用印,但限于形状和制作,一般称“印”。战国玺印制作的显著特点是印文朱白相间,印体印钮形态各异。战国玺印的使用,对促进社会交往,发展经济,繁荣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秦代至五代十国,是中国玺印的成熟和发展期。始皇统一中国,对玺印也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统一政策,规定“玺”为皇帝专用,臣下只能用“印”,玺印的使用、制作和名称被严格规定下来。秦代对印文作小篆处理,对制作玺印的材料、印钮形态、使用管理等也作了明确的区分,玺印进入规范化使用阶段。秦印有田字格和日字格,“田”、“日”框界清晰。西汉前期,承袭秦制,西汉中期,印文采用粗白文,分朱文、白文,印钮形态各异。两汉之交,王莽执政,改“玺”为“章”,沿袭秦制。东汉光武帝重新改“章”为“玺”。魏晋南北朝,文字楷化完成,楷书入印,中国印从“小篆”时代进入“楷书”时代。东晋王羲之在《用笔赋》中首次提出“书”字。晋唐期间,印文改缪篆为九叠篆,印章印文渐趋模式化、装饰化。唐宋五代,官印空前发达,私印与书画艺术结合日紧。“印者,信也”,印章是人们交往、信用的凭证。印章进入隋唐开始,作为书画的点睛之笔,与诗、书、画融为一体,使中国印更加异彩纷呈。

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印全面发展期。宋元两代,官印和私印同时出现变革。宋时的官印由篆书入印转为宋体楷书入印,九叠篆成为官印的主导文字形态。元代对印章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规范,元代开始,印章成为书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清,作为官印、用印制度、私印、印学等得到空前全面大发展。印章已由表明政权和信用进入艺术领域。

印石之美是自然美、工艺美、艺术美和人文美的高度统一。印石文化之研究,不仅在印学上具有一枝独秀的地位,它所包含的人文历史,更可纳入广义金石学研究,并与其他文化互相渗透。

盛世中华中国印以国宝石为载体,以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通过镌刻,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五十六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融汇于方寸之间。中华印之大者,当属天下至尊“国玺·皇玺”。“皇帝德合乾坤,奉若天下,临御万邦,威加四海。”所以,帝王之印用玉玺来象征皇权,在《史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