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为什么讲究境界?

谢淑婷谢淑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画意”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皴擦渲染”“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笔墨章法”“传移模写”八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气韵生动”。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进一步谈到,山水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wěng-yù),秋疏薄,冬黯淡。笔尖上要有雾霭云烟,方叫做得气象。”清恽寿平论画法更是有“意境”之说:“古人笔墨本无常式,凡笔墨之迹,所谓意到之笔,意在笔先,笔尽人意。” 这些论述,可以说都是对“意境”的画意解读。

当然,中国绘画中的“意境”,不仅仅是单纯就景物的描绘而论的,更多的是指景物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有机融合。清代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讲到绘制山水图的要领说,“山之为画,全凭烟云为血脉,草木为皮毛,山川为骨架……云雾亦须变幻多姿,山之灵者,全在烟云耳。”

无烟云的山水,虽然也可以成画,但毕竟失却了灵性。明代李日华谈画的写意,也强调“画之中,惟云水空阔处最宜着墨。” 可见中国画家心目中理想的山水画,是需要有烟云滋润的。而这种需要借助外物来增加诗意空间,满足审美需要的作画思路和手法,在中国传统文艺中是相当典型的。

唐诗宋词如此,书画也是如此。明代张岱谈写字讲,“字外之功夫,不在笔墨纸上。字内之功,不在字形笔画。能知此理,然后可以悟入。”也就是说,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力求达到“不笔不墨,笔墨俱忘”的境界。 同样,在绘画中追求“不纸不绢,绢纸俱忘”,也是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