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报刊有几大类?
我国古代的报纸大致可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类,其中又各有细分类别。 (一)官报类 从出现的时间顺序上看,我国的官报大致可分三类——诏令报、京报和会报。
1. 诏令报。出现于汉代,是奏章的延伸,主要刊载皇帝的诏书、官员的奏折等。
2. 京报。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官吏们报告地方情况的文书,包括各地发生的叛乱、灾荒、盗贼及官吏的任免等情况,由京师发出,故名“京报”。清初沿用明制,也刊行京报。乾隆时改称邸报,并一直沿用至清末。
3. 会报。出现于宋代,是有关朝廷会议情况的记录,包括所议之事与所颁之令等内容,相当于现在开会的纪要。由于这种记载需要及时公布,因此比一般的官文书要快捷得多。
除了以上三种以时间为序出现的官报外,还有一种特指性的官报——京报房贴。它是由明代的“皇城兵马司”负责编撰和发行的,内容仅限于报道朝廷的各种动态,如皇帝出巡、百官朝贺、殿廷讲读、召对臣僚以及宫闱内部的事态等。这类消息被称为“京报房帖”或“京报封帖”,因其只准在宫廷内部传递阅览,故又称“内报”。
到了清代,虽改为邸报,但依然保留了京报房帖的内容。只不过这时已不再单独出版,而是附载于其他官报之中,如《实录》、《大清会典》及各省的公牍抄本中均有收录。至于其格式,则大多仿照明制,以中单、朝服、公堂仪注为标志,标明“御前侍奉”“乾清宫当值”等,颇为考究。 (二)民报类 相对于官报而言,民报的出现要晚很多,且多为民间私议,涉及政治类的言论尤少。
首先出现的是书坊刻印的笔记小说,多在每本书的篇末附载一两则当日的新闻,多由作者本人采辑而成,内容较为可靠。但这样的新闻报道过于简略,且夹于书籍之中,不易查找,使用并不方便。
其次出现的是一种名为“时事新闻纸”的简易刊物,多以白话写成,内容多是报道社会上的各种舆论,及官府的态度和做法等,颇类似于今天的报纸。但由于印制简单,分发狭窄,流传不广,影响力弱,很难找到完整而系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