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为什么逐渐只有黑白?

麻鸿飞麻鸿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我的猜想是:传统中国绘画(文人画)的“衰颓”并非是因为其表现语言——水墨、宣纸的局限,而恰恰是由于它超越了这种局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传统的中国书画中,文人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文人们占据了“书画”的表现主流,但文人群体的审美水平却普遍不高。明代董其昌就说:“余尝论书,以神品为上上乘……若云逸品则古人未之有也,今皆作鬼魅,非情性昏愚,即是刁钻刻薄。”(《画禅室随笔》) 这段话有些语病,但大体意思是承认逸品书法的存在,但又认为这种书法作品不能代表最高水平;最高水平的作品应该追求“神”,即创作时的状态是“不知笔墨在纸面上如何起伏,只以意运笔,或倚或侧,或以笔尖着地,或以指爪攫纸……”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上品。

(见同书《笔法问答》) 同样的话,宋代的米芾也曾经说过:“古人书写,必胸中有成竹。然后下笔不迷。纵未能至此,须要心中有数。所谓‘意在笔前’,此言最当。若无心而行,何异胡乱挥毫!”“若得之心,以手出之,谓之为法可矣。不然,涂擦换笔,岂复有成?”(《书法真迹·多宝塔碑》批语) 这里谈的都是书法的创作原理,但是书画的原理是相通的。从这两段话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果:

1、文人画的兴起与文人群体的审美话语权确立密切相关。因为以前虽然文人地位高,但他们的文化素养很难达到很高的层次,对于艺术的理解力就比较有限,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话语权其实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文人画的兴起有一个过程,最初文人的审美水平和技艺都不太高,所以早期文人画还是受民间艺术影响较深;

3、随着文人群体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出现了不少擅长丹青却又并不以书画为业的文人,比如张旭、苏轼、赵孟頫等,这些人的出现使文人画开始真正崛起;

4、为了区别于民间艺术,文人画家必须寻找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最终定位在了水墨山水上,于是墨分五彩,色不碍墨,干湿浓淡,随心所意,彻底自由的笔墨构成了以后中国书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写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