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币是第几代人民币?
“长城币”不是以“年代”划分的人民币,而是对1980-1986年间发行的长城系列纪念币的简称。 我国从1955年开始计划发行纪念币,到1974年共发行了三套普通纪念币。1979年至1986年间,央行又分七次发行了长城系列普通纪念币(2000年的龙版和2001年的虎版纪念币不在“长城币”范围内)。这些纪念币的图案设计,均由著名的美术大师雕刻制作而成,每一枚纪念币都浓缩了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些纪念币当中,有的被印于钞票上作为主景图案,如1984年发行的3元硬币;有的是作为贵金属币的主图案,如1980年和1983年发行的40周年、50周年纪念金币;还有的则被雕成纪念章,或作其他用途,如1981年到1983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的1/3盎司、1/2盎司、1盎司银币。
在所有的“长城币”中,共有四个面值,分别是1角、2角、5角和1元,其中1角和2角两个辅币值现已退市不再流通,市民目前只能收集到少量残币。5角纸币也是少数几个不能通过印刷新币来填补票幅空缺的纸币之一。 而1元币正是由这套“长城币”的第一枚硬币——1980年版1元币改进而来。
1979年为迎接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解决国外游客在我国旅游、经商时流通货币结算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我国侨汇支付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了成套枚金属流通纪念币,这就是中国第2套人民币中的“长城”系列硬币,简称“长城币”。
长城币自1980年至1986年历时7年,分3个时间批次发行完毕。这7枚各币种的硬币均为铝、钢芯镀镍等金属材质铸造,面值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和1元7种。
分币的正面图案除1分币为麦穗外,2分和5分币均为国徽;1角、2角、5角币均为国徽加礼花;1元币为“国徽加长城”。7枚硬币正面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为汉字面额和阿拉伯数字面额。7枚硬币的背面图案均为中国名胜古迹。其中1分、2分、5分辅币背面图案为我国劳动妇女头像,这种设计方案与当时我国国情相一致,在突出我国女性自尊、自立、独立意识的同时,也反映我国女性在经济上逐步摆脱依附于男性的现象。长城币硬币的铸造工艺和装饰风格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风格;币面图案采用浮雕,文字笔道较粗,立体感强;其规格、重量与国外通用硬币相近,并采用国际上硬币通用的缩微防伪技术,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币面图案与文字边缘均有道道平行的水纹线,工艺精湛,铸造精良,其图案的审美效果和防伪效果以及实际使用效果,都远远超过第1套人民币硬币,并成为我国向外国游客兑换零花钱的主要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