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有人民币大吗?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在民国时期(1927年至1949年)中国流通的硬币中,一元面值的有三种:袁像三鸟元、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和蒋介石鲁系币。其中前两种属于银本位货币,后一种属于金本位货币;五分的有三种:袁世凯像共和币、孙小头开国纪念币和蒋像金圆券。 这三种一分钱的硬币中,以“孙小头”最为罕见,“袁大头”其次,“蒋光头”最多。
这里说的“最罕有”是就当时的发行量来说,当然现在的收藏市场“袁大头”价格最高,“孙小头”次之,“蒋光头的”价格最低。 上面说的是民国时期的货币,下面说一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乱,国民政府先后在北京、天津、长沙、重庆等地建立印钞厂,大量印制纸币,以应付军需民食。这一时期发行的纸币品类繁多,但主要的有法币、关金券、联银券、兑换券等。这些纸币因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又因战乱,无法收回,故留存下来的很少。这些纸币目前收藏价格很高,有的高达上万元。不过这些纸币在历史上都是按票面价值支付的,所以不会存在伪假现象。 与抗战前相比,这一时期的金银价格有一个显著的变化:白银的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过去每盎司白银价值一美元以上跌至35美金左右。国民政府趁机于1935年发行了“白银储备券”,收兑民间白银,用以充作战时财政支出。 1948年底,国统区经济危机爆发,财政赤字急剧扩大,货币发行更如脱缰野马,银价继续下跌,至1949年1月,仅值20余美金。为挽救危局,国民政府再次以平价或近乎平价的形式抛售白银,收购人民手中的银元、银币及一切金属货币。这次抛售虽然缓解了财政赤字造成的经济危机,但也使本已不多的白银更加稀薄。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1949年的钞票了,因为它们已经被熔化了。 那么,从1935年到1949年间,国家发行的各种货币价值大概是多少呢?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25年间,中国政府总共发行了约30万亿元法币。如果以1元人民币换6角法币计算,30万亿法币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5元人民币。
而当时的一斤猪肉大概是200元法币,一套房子大约要3亿元法币(上海新界英侨旧居“昭庆楼”约3万平方米),一辆普通轿车大约5万元法币,一个普通职员的工资大约是200元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