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什么是三字冠?
目前,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只有第五套人民币有“三字冠”、“二字冠”的版别之分(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币没有冠字);其中,1999年版和2005年版的人民币纸币都有“三字冠”与“二字冠”的区分;而1980年至1997年之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则没有明显的“冠字”划分方法。 所谓“三字冠”指的就是纸币背面印制的“汉语拼音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号码”的前三部分,这三部分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编码就是 “冠字”。在纸币的正反面都没有特殊标注的情况下,判断一张纸币究竟是哪个版的哪一号,“冠字”是个很重要的依据。 比如,1999年版人民币的“三字冠”由两个英文字母和三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二字冠”就只有一个英文字母和两个阿拉伯数字。而2005年的新版人民币则改变了原有的“三字冠”结构,改为两位英文大写字母加两个阿拉伯数码的形式。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版别的“冠字”是有所区别的,而这种变化也是随着货币发行时间而形成的。比如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到1953年陆续发行,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各券别间的“冠字”就有很大的差别;而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和2001年版,以及第四套2005年发行的新版钞票,由于是同时期研制印刷的,所以“冠字”十分相近,不容易分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1967年至1974年间曾发行过背水印(或称正面凹版)的纸币,这些纸张的印制工艺要比现在的纸币复杂得多,成本要高许多,因此这期间的“冠字”与前述版本也有差异。至于第二套人民币的铝箔纸钞因为没有冠字可资识别,仅从纸钞的纸质特征就可与第一套人民币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