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拓片?
拓本是在刻石(或石刻)上加盖宣纸,然后将宣纸撕下后保留在石上的印模,其内容、结构与原石一致,但墨色较淡,且不似原石的斑驳,比较光滑平整清晰。 书法的拓本可分为刻帖和碑帖两种。刻帖是将书法作品勒石制成石碑,再将石碑上的墨迹拓印成墨迹本。这种形式在宋代以后广为流行,如《淳化阁帖》等。
碑帖是直接将原石墨迹用宣纸覆贴在石面上,待墨迹渗透到宣纸内形成墨迹后再将宣纸揭下保存而形成的墨迹本。这种形式的拓本有“磨勒”的过程。在石碑的周围放置水盆,用湿布覆盖再垫以木板,使石碑与木板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再用硬物轻轻碾磨石碑表面,使墨汁均匀地渗透入宣纸中。这一过程一般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因为墨汁被磨去,会露出石碑原有的底色,所以被称为“磨勒”。也有不用磨勒的形式,直接在石碑的石面覆宣纸拓印而成的叫“揭本”。
由于书法拓本的墨色较为清淡且没有原石的那种斑驳效果,不利于观赏者对原作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因此,现在拓本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