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子收藏价值高吗?
戥子(音derz),民间称它为“戥秤”、“戥子秤”或“戥子盘”,是古代用来称量金、银、香料等细柔贵重物品的器具,其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计量工具之一,戥子的发展也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汉书·律历志》中就有记载:“权,权衡也。”“古以铢、两、斤、钧、石为量,今以斤、两、钱、分、厘为量者,权也。”这其中的“铢、两、斤、钧、石”就是指的十进制重量单位。从文献资料中得到证实,先秦时已有衡器出现,不过当时并不统一,各代轻重不一。直到隋唐年间实行九九换算之后,衡器才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计量工具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唐宋时期,出现了“定盘星”和“天平等式”的衡器,虽然这种衡器比箸式天平更为先进,但两者依旧不能完全取代。到了宋代,由于物价昂贵,统治者为减轻商人的负担,允许他们携带商品去外地交易,此时就需要一种轻便的计量工具有了。于是又一种新的计量工具——戥秤诞生了。与“定盘星”和“天平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秤杆上只有一字纹。
关于这一字纹我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小时候住在爷爷家,附近有一个小寺庙,庙前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一”字和“二”字,因为平时不常去,所以印象颇为深刻。后来才知道这是宋代的“第一山”和“第二山”,也就是一山连二山的意思,而这两座山在现如今的山西省阳泉市北部。
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也有用戥秤称量金银的习俗。据传在英国王室的珍宝馆中收藏有200多件中国文物,其中就有明代的银锭和清代的金锭,这些金银大多是用戥秤称量过的。 目前,国内收藏界公认的最早的一把戥秤来自明代,是我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文物。这把戥秤由青铜铸成,形似秤杆,上方有一横梁,下方悬挂着一个圆饼状的秤锤。
这件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量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江苏丹阳南郊也出土过一把明万历年间的象牙质地的牙雕戥秤。 除了出土文物外,在民间不少地方都有流传下来的戥秤,只不过现在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电子称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