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多年翡翠白色变淡粉?

西南盛西南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学珠宝玉石检验与评价的,我们学校有一门实验课要鉴定宝石真假,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这个能检测许多宝石,包括翡翠,原理是通过测吸收光谱来鉴别的(就是测吸光度)。 有一个现象让我很疑惑,我做了很多次实验,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有说是A货(纯天然的),有说是B+C货(即经人工处理过的,也就是您说的染色的),还有的说两种都是,我也糊涂了,希望有大神给个解答啊! 以下是我的实验报告单,老师给的鉴定结果是最上方的,但我怀疑,因为每次的数值都有差异。下面是我做实验的操作过程。 这个是实验的主要工具

1.准备四块样品,两块一样的A货(天然未处理的),两块一样的B+C货(人工处理的)。

2.测吸光度,记录数据。 A货的吸收光谱 B+C货的吸收光谱 以上图是我们实验室自己做的,下面是从网上找的关于翡翠的吸光度参考值(一般只作参考,因为不同颜色、不同抛光面的翡翠其吸光度都是不一样的) 由上图可见,我们做的A货在570nm处有个尖峰,而B+C货在这个位置吸光度基本为零,但有一些其他特征的吸收峰。于是我们用SPSS软件做了两个数据的显著性分析(由于电脑只有SPSS这个统计软件,无法用其他软件做相关分析)。

对A货和B+C货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翡翠在570mm处的吸光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对A货和B+C货做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控制时间 和 亮度两个变量,结果表明除亮度外,其它各因素之间的差异均具 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类型的翡 翠在570nm处吸光度区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引起的。

由此可以判断,我们的样品中,上 方的样本是A货(天然未处理的),下方的样 本是B+C货(人工处理的) 我用的是分光光度计的最基础的功能,只能测吸光度,不能测荧光。但是我们做宝石鉴定时一般都是先测吸光度,看颜色特征,再测荧光,看荧光特征的。如果您的翡翠有荧光的话可以试试。

以上是我的实验操作以及结果分析,希望能帮助到您。

弘梓然弘梓然优质答主

这个翡翠手镯应该是在购买的时候有染色的,只是当时你没有看出来,所以之后出现了退色的现象。

染色翡翠是一种低档的翡翠,主要是由一些低档的水沫子、水钙铝榴石等充当B货翡翠经过处理染色而成,或者是由玉髓等其它材料人工染色而成。染色翡翠常常使用以铬为主要成分的有色溶液,使其渗透到具有细小裂隙的翡翠中,从而使翡翠呈现非翡翠自身原有的颜色——艳绿色。一般用有机胶胶着处理碎裂的翡翠后进行染色。染色翡翠一般颜色比较均匀、发闷,绿色常呈丝络状充填在裂隙中,在长波紫外光下常呈红、橘红或黄色荧光。有些有机胶老化后变为白色,呈现白色网纹、斑块。对一些颜色鲜艳的“冰种”、“玻璃种”翡翠要特别加以注意(一般老料翡翠的颜色呈团状、点状分布),因为市场上曾出现过用有机胶浸泡加染色制成的B+C货翡翠。另外,由于铬绿玉、钙铝榴石等常常呈绿色,与翡翠的绿色相似,而它们的内部常常具有特征性的包裹体,如铬绿玉往往具有褐黄色纤维交织状体、暗绿色斑杂状体、气液固三相包体,钙铝榴石常见浑圆状负晶和气液二相包体以及生长纹理等,利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特征,很容易区别染色翡翠。

因为翡翠的密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染色翡翠在掂重时常感觉偏轻,用手触摸时,表面会有颗粒感,若是经过注胶染色的,玻璃光泽往往会较为呆滞。翡翠常被做成手镯、戒面和摆件,而染色翡翠一般仅见于戒面和挂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