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老玉有收藏价值吗?
白玉在玉石家族中属于“后起之秀”,它在和田玉中占比接近95%,价值也是普遍偏高,深受爱玉之人喜爱。 但人们常说的白玉,其实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颜色的玉,而是指色度洁白的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白玉,实际上是有色调之分的,即灰白色、粉白色和纯白色。其中,粉白色和纯白色又统称为淡色玉。 而在所有类型的白玉中,有一种白玉特别受欢迎,那就是皮色玉——即有颜色的白玉。
所谓皮色玉,是指由表及里全带有颜色或者局部带色的白玉。根据其颜色分布状态的不同,皮色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皮有色”,另一种是“有皮无色”。 有皮有色,指的是这种白玉的外表有颜色包裹,而内部的颜色可以与外表的颜色有所区别。
从外观来看,有皮有色往往有很明显的边界,且色彩较为艳丽,很有层次感,如鸡油黄、蜜蜡黄、鸭蛋青。 这一类皮色玉多属于熟坑料,由于常年受人体油脂的滋养,部分玉石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表面呈现出蜡状光泽甚至油润感,手感极佳。
另外,有一些熟坑老玉经过长期把玩,表面还会形成微微的包浆,这层薄薄的包浆不仅不会影响玉器本身的品质,反而使得玉器更为漂亮。 除了以上两大特征外,有皮有色还要具备一个重要因素——色质滋润。也就是说,这类白玉的表面应该具有不错的透明度,看上去十分润泽。
有皮无色的情形则是,虽然玉的表面覆盖着颜色,但内部却没有颜色呈现。所以,从外部观赏,此类玉石大多为光洁明亮的半透明状,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玻璃的通透度。
因为内外部的颜色没有明显区分,所以这样的白玉很容易给人“打灯看芯”的感觉,即拿着手电筒照射玉石的内部,如果发现内部也是白色,则说明这是块典型的“有皮无色”的玉;如果内部也有颜色存在,那就说明这块玉应该是“有皮有色”的情况。
无论“有皮有色”还是“有皮无色”,都需要提醒的是,这类作品一般都是薄意雕(或称浅浮雕)的作品,只有保留足够的厚度,才能将玉表面的颜色充分展现出来。凡是有皮颜色类的玉器,大多雕刻的图案都比较素雅,线条也较流畅。
有皮的玉器要比没皮的玉石价格要高一些,而“有皮有色”又要比“有皮无色”的价格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