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唱片机叫什么?
从提问中,知道题主是学习历史的。那么我就用历史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民革之前(1945年以前),中国并没有独立的唱片行业,或者说没有独立的唱片业市场主体。所有的唱片制作都是由旧上海的一家叫做“胜利公司”所独家把持的。 之所以说是独占,是因为当时的唱片制作技术还非常落后,一张唱片的制作成本很高(超过白银一斤!),且制作周期很长(大概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当时能生产唱片的厂家并不多,而能够持续生产唱片的就更少。胜利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入侵,上海的租界成为了国统区唯一的繁华地带,因而大批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纷纷逃至此地。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额的流动资金,给沦陷后的上海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消费热点。在这种大背景下,音乐唱片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受到了广大进步青年的热烈追捧。人们除了到各戏院听现场乐队演奏中外,还开始在家中购买唱片,聆听音乐。这直接刺激了以销售唱片为主的胜利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胜利公司在旧上海先后建立了3家分公司,分别负责唱片的生产、发行和销售业务,同时在南京西路设立了首家分店,开始了它在旧上海的垄断局面。 随着战局的变动,国民政府迁都至重庆,大批文化人也随之西迁。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文化娱乐中心之一。与之相应的,重庆也相继出现了众多音乐唱片出版机构(如昆仑、中华、百代等),并与上海保持着紧密联系,大量复制上海的唱片格式和曲目,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发行销售。这些唱片出版机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与胜利公司形成了四足鼎立之势。
抗战胜利后,重庆的音乐唱片出版机构大多迁移至上海,继续与胜利公司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过,好景不长。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大陆的唱片市场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轮流播放歌曲,音乐唱片制造及销售全部国有化,私人资本被全面取缔。 直到1978年以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民间资本才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这时最先放开的是个体经营,于是出现很多个体户从事音像制品的批发和零售。之后逐步发展出独立于公办机构的民营唱片公司和电影院线,最终成就了今天我国庞大的唱片市场和影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