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铜元为什么不值钱?

初云天初云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从发行量来看,清宣统三年(1909)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大清铜币”,当时全国共有十七省局铸造,除已停铸或换式的省份外,各地均有出产。据推测,其总发行量应当超过一亿枚。 民国成立后,货币制度改变,铜币种类纷繁复杂,按大小重量可分为壹圆、伍角、贰角、一角等,此外还有硬币、铜质纪念章等多种。这些铜币在民国时期的发行量都非常大,至今保存完好并且价格不菲的有不少,但很多普通人家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的旧铜币。

第二,从质量上来看,虽然民国初期也提倡银元本位制并铸造了银元,但是因为银价高涨,对外贸易逆差巨大,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所以后来袁世凯就废除了银元本位制转而推行铜币本位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维护面额信誉,就必须提高铜币的质量。但是,由于工艺限制,这种提高质量的做法其实是有限度的。我们看到的民国铜币其实大多制作精良,但含铜量相对较低,含锌量大,所以比较脆,容易磨损。而清末的铜币则含锡含量高,非常耐磨,但是造型审美上不如民国的那么精巧。所以民国的铜币和清朝的铜币一个大的区别就是更精致但是不耐用,容易磨损或者腐蚀。 当然,有些特殊的版本会比较值钱,比如像四川造的军政府铜币,由于是在战乱时期铸造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有纪念意义,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比较贵。还有一些特别版别的铜币也会比较值钱,不过这些都比较专业,适合收藏者钻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