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哪一年天干?
公历纪年法将公元1912年划分为: 民国元年(1912年),天干壬。 民国二年(1913年),天干癸。 民国三年(1914年),天干甲。 …… 以此类推。
农历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是同时使用的,一般情况,一个农历年份有两个名称,一个用于官方和天文方面,一个用于民间和文学方面。比如1912年,农历是壬子年,也就是鼠年;但公历则是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干支为壬辰年。因为“辰龙”与“子鼠”,属于六十年一循环的“阴阳合历”关系。
不过,在1912年全年或者某几个月发生特殊情况的时候,农历年和公历年的称谓就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叫做“干支改元”、或“干支易帜”。其特点是:新岁首当月,阴阳合历的“朔旦冬春”之“冬”,或者前几个月,会同时出现两个干支名称——前一个是旧的农历年号(称“旧干支”),后一个是新的公历年号(称“新干支”)。 那么,什么是“旧干支”?什么是“新干支”呢? 以1912年全年为例阐述这个问题——“旧干支”就是农历年号前面所带的干支。具体有:1912年正月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等等。这“旧干支”每三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一次。 而“新干支”则是指阳历月份前面的干支一一对应,如正月壬辰,二月癸巳,三月甲午等。由于每个月都有“新干支”,所以这种称呼方式又称为“新正朔”。 这“新正朔”每年的第一天,都是太阳从西往东移动一天,即太阳由夜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