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与70年代笔筒区别?

宇文婧华宇文婧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关于题主的问题描述,似乎有点逻辑不清、概念混乱。 “民国”是中国一个朝代的名称,“文化”则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名词。“文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光。这里涉及的时间线貌似没问题吧?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题主究竟想问什么? 想问为什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会制造出比民国时代更多更好的笔筒?还是想问为什么民国时期中国制造的笔筒没有在之后继续发展?抑或是想探讨民国的某个具体年份(1936,1948)所生产的笔筒和七十年代(1975,1978)制造的笔筒之间的差异对比? 如果是前两种情况,显然不需要讨论“文化”这种抽象的概念。要是第三种,也至少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史料作为分析的背景资料——可问题是,题主并没有这样做。

本人认为本题缺少必要的信息,难以回答。 但如果换一个问题,假设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在民国时期的总体状况,或许可以这样设问——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 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历史传统的延续? 为什么说“文化”能够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将来? 因为“文化”具有这些意义且符合这些意义的客观存在,所以才能谈到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该有的文化面貌”。

否则的话,“文化”就像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和所指。 所以,如果要研究“文化”或者谈到“文化”,就必然涉及到这个文化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如果离开了时间这个维度,所谓的“文化”就会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反对把“文化”与“文学”这样的词汇用作主题词使用的原因。因为它们太大而缺乏指向性。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历史的。即使是没有被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也是有其形成过程的。

所谓“文化”的存在方式,也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在不断地变化。但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创造出一种永恒的价值,希望能有某项发明或发现能够长久地造福人类生活。 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其价值总是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被重新评价的。有价值的会被传承下来,无价值的就会被淘汰。这就是“时间”在为每一个生命和质量做价值判断。 当我们谈论“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