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银币有几种?
193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将原来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命名的系列银元改名为“民国二十三年银币”,并重新公布其图案。 据此,可以判断,1933年和1934年是民国的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但此时,国民政府的货币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直到1948年才最后制定)。在这个时间段里,国民政府实际上是在用“法币”来代替银本位制。在这一时期,除了少量铸行袁世凯像银元外(袁像银元是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铸行的),大多数的银元都属于“国币”范畴——即以孙中山先生正面头像为币面的,称为“孙像币”。其中,既有正常形态的,也有像章一样大小、或方孔圆形的。
在发行过程中,这种孙像银币的版别之多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其原因在于: 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银元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上海银行联合铸造发行的,由于两个银行的防伪技术能力不足,导致很多银元在雕刻和冲压的过程中出现错版;二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各省都拥有自己的造币厂,各自为战,导致在流通过程中的银元磨损较大,又缺乏统一的规范,所以造成了很多的版本。这些原因,导致这一时期的银元在流通中“杂音”很大,各种版式均有所出,十分有趣。
我是钱夫子,专注于钱币钱币收藏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