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典契存照能值钱吗?
1、什么是“典”,什么是“契” 简单的说吧: 典,就是抵押贷款; 契,是立约凭证。 两者有联系,但是不同。 “契约”这个词在现在日常用语中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却是: 用文字形式订立的条约、协定、合同等。可见,它是相对于口头约定而言的。
过去,民间交易普遍采用口头约定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个缺点:容易口说无凭。人们就用书写作为补充,但是书写也有弊端——因为文字是单调的,无法像口语那样表达丰富的语气,所以书面的约定同样存在不确定性。于是,人们就采用书面加人证的办法来完善自己的契约:将双方约定的文字书写成文,同时寻找一个中间人(见证人)证明文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对对方真实意思的表述。这样,一张完整的契约就完成了。
2、民国的典契值不值钱? 值!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上面说了,这种文书之所以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其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而这份史料的真实性由两个要素决定:
(1)、是否是当事双方的真实的意思表示
(2)、是否是由具有合法资格的当事人签署 前面已经说了,这样的契约经过证人(中介人)的证明,能够比较完好的保存下来,说明它是符合上述两个要件的,因此它的史料价值无疑是高的。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资料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其涉及法律问题过于专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资料一般由农村民间完成,没有经过国家官方的认定,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但是,这并不能忽视它们的历史价值啊!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由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导致大量文人出身于农村,他们一旦中举就会离开家乡,所以农村在民间文书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很多文书都反映出了当时基层社会的状况,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