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铜炉现在生锈吗?

万映君万映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7年抗战全面暴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稳定后方生产,推行“废铜政策”,鼓励收集民间旧烂铜回炉熔化,降低制造军需用品的成本。重庆也成了当时的“废铜都”。但据《重庆晚报》记者昨天从重庆海关查询获悉,即便有税收政策扶持,“废铜”进口在近两年内均维持较低水平,2012年进境“废铜”量为1940.31吨,与5年前相比几乎少了一半。

重庆有300多年铜器冶炼历史。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需求旺盛和外商竞争等原因,重庆开始陆续出现一批冶炼旧铜的民间企业。2001年6月1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重庆设立全国首个国际贸易加工园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同年,重庆西永光电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的协议,进口3000吨废铜,建设4条生产线,总投资6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杨庆丰说,这4条生产线建成后,每天至少可加工250吨废铜。

70多岁的周兆林是当地最早的铜器商人。他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家乡周善坝有家打铁铺,铁匠靠打制的镰刀、锄头卖不出,便把多余的铜打成屑卖掉。那时,周家的桐油、楠竹也卖不了,同样把原材料中的铜揪出来卖,一公斤铜卖5分钱,再花5分钱雇一个人拔铜丝,这样一公斤铜可卖7分钱。

1954年,15岁的周兆林开始了他的铜器加工生涯。当时,当地废铜回收只允许卖给镇上的二轻厂,作为职工工资直接发放,不允许私自交易。周兆林就从二轻厂收购,高价再卖。他认为收废铜没多大技术含量,只是把别人看不上的废铜“变废为宝”。

此后几十年间,中国铜资源日渐紧缺,价格不断攀升。中国的再生铜产业逐渐兴起。对于重庆这样的老区城市而言,废铜收购价格往往比北京、上海等地要高。而周兆林把原材料回收后进行简单加工,翻成紫铜管、紫铜板等再销售,赚取差价;另外,他还从事铜废料出口生意。

在周兆林的印象里,1987年是废铜回收的一个转折点。那年底,国务院将废旧金属回收列为专项调整产业。1988年5月,国家商务部(原商业部)制定《国营废旧收购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在全国20个城市试点,建立国营废旧金属回收企业。重庆的南废公司和西废公司也应运而生。此后,小企业陆续被大企业兼并,市场也由分散经营转为相对集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