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银锭有价值吗?
谢邀 最近很多明粉来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银锭不是明钞,而是明代的一种赋税货币——盐引。 先贴图 这种银锭是明朝中后期实行的商税制度“开中则例”的产物。因用银两缴纳赋税不方便,于是将银两换成食盐(当时奢侈品,有钱人也用不到),再交给官府,以盐引为凭,到指定的产盐地换取实盐,运到京师或其他地区售卖,从中赚取差价。这是一种变相的白银通货政策。
由于盐业经营具有高利润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商人参与,也导致民间白银的大量流通和聚集。同时,中央政府凭借这一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军阀和财政。 当然,这项制度到了晚明逐渐松弛,加上白银外流的现象严重,导致物价飞涨,民生困苦。明朝末年,军费开支庞大,又遇上小冰河时期灾害,朝廷财政吃紧,于是又有“折色”和“本色”的征收方式,即部分征银,部分征粮,或者完全征银。这直接造成了明廷对私人持有的白银的饥渴,不断增铸银币,导致明代银子贬值,物价飞涨。
不过,这些税收上的银两与市面上流动着的白银还是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