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通宝值钱吗?
清代的通宝很值钱。2017年9月,一场以“银墩集萃——明清银墩精品征集”为主题的展览在上海博物馆预展。此展将呈现30余件(组)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杭州博物馆和台州博物馆的明清银墩,为公众展示银墩的独特魅力。
其中,有一个银墩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此银墩为仿宋式莲鹤方墩,通高1.6厘米,墩面径10.8厘米,重6682克。银墩上部莲座腹面圆形缺刻所衬饰的图案中,顶部有“大清嘉庆年造”字样。墩体光洁,制工精致,银质纯净,堪称清代银墩的典范。
而在2016年12月28日的上海自贸区拍卖现场,一件清嘉庆通宝贝泉局造银锭拍出了73.75万元的高价。
其实,不仅是清代银墩,其他时期的银墩也极具收藏价值。如三国时期吴钱监所铸钱银桥,存世量极为稀少,仅为数枚,北京故宫有藏 ,中国钱币博物馆有仿品;宋代“西渠”钱监银桥,已发掘出十多种,国家文物局曾借日本展出;明代福建十府银桥,曾有福州银桥出土。
银墩也叫银香炉,是一种祭祀品,为逝者烧纸钱之用。银墩流行于宋代,至清代康熙时期已见记载,当时宝泉局、宝苏局皆有铸行。后期各省铸局亦有铸行,且款式各异。 古代的银墩用途非常单一,只是作为随葬之器。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物件,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中介设备。
据专家考证,银桥在宋朝称“银缕”,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随葬品,为死者的“金银冥器”,俗称“银子”。宋朝达官贵族把银缕作为墓中的奇珍异宝,而且银缕越多的墓葬,其主人地位越高,如北宋靖康年间“六公主墓”中就出土了九件银缕衣。
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中也提到了银缕:“宋儒者,道学然,自谓活人,死必用轻姿之物瘗(yī,藏尸体的坑)之,银缕是为最难。……有九件银缕衣,一为女真族破宋所获,而九件中独不见一双莲形银垫,乃其妃子手制,用以覆秘器(棺材)者也。”
这说明,银墩在宋代非常流行。宋代流行银缕,明代尚银墩,清代又何曾不然。只不过,此时银墩已失去了原来的含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典雅而贵重的文具或陈设品,非一般贵族士大夫所能拥有。银墩材质佳、工艺精、形制美,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