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有几年历史?

柴少雄柴少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画”二字连用,作为名词出现,始于南北朝: “书”指毛笔文字 (见《南史•张猛传》); “画”指彩绘画像 (见《隋书•艺术传》)。 但这两字连用做“绘画”讲,似乎要到五代后蜀主孟昶开雕版,印行《尚书注》之后才多见。

关于“书法”一词的出现,宋人解缙在《春雨杂述》中云:“书法之妙,在于用笔。”元明以来,人们多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不断丰富着对“书法”概念的认识,于是出现了“笔法”“字法”“章法”等概念。

现代以来,人们一般认为“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这个定义去古未远,是比较合适的。

至于“国画”,唐孙过庭《书谱序》中已有“山水树石,笔墨粗简”的叙述,元代王恽《秋涧集·序》中也有“山水林石,烟云雪月,书写国画,皆用笔墨”的记载。这里提到的,已经接近今日所“国”家画的范畴了。

但人们常说的“中国画”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形式——在纸或绢上运用中国的技法表现景物。这种技法既包括笔墨色彩等艺术处理手段,也包括“四艺”——裁尺、打稿、装裱、题跋——这些制作工序。因而可以说,“中国画”这三个字所包含的内容,比之“书法”“国画”要更为具体一些。

轩辕芝露轩辕芝露优质答主

中国字画的历史极为悠久,汉字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已出现,绘画的历史可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的简牍残片、帛书、帛画以及山东嘉祥的武梁祠汉画象石,都是极为珍贵的古代书画艺术遗存。

中国字画的装裱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宋元的不断完善,至明清日臻完美,形成中国字画的独特风格,成为专门之学。历代有关字画装裱的典籍有《装潢志》、《金匮要略》等。字画的装裱技术,除选料外,工序大体包括托、染、裁、装等环节,计二十余道,全用手工操作。

字画的装裱样式有卷、轴、册页、挂屏、立轴(如立幅)、对联(对幅)、屏条、横批(横披)等。卷轴类字画包首为锦绫,首尾装轴杆,上、中、下分别衬裱引条、绫(绢、绫、锦、纱统称裱料)及上下轴头、绦带。挂屏用木板、玻璃、有机玻璃装框。册页类字画在幅外或四周衬绫绢,镶绫边,上下连两条绦带。

由于中国字画的装裱,能有效地保护字画,历代画家、鉴赏家、收藏家都十分重视字画的装裱,而字画装裱的优劣往往又与装裱工人的技能有关,故此,字画能否请高手装裱,也是影响字画价值的一个方面。字画的新裱、旧裱、补裱或重新装裱,不仅关系到字画的收藏效果,更影响到字画的保值和增值程度。

有些本来并不出名的字画,经过著名装裱高手的装裱,不但有可能保护字画的原貌、保存字画的质地,甚至有可能使字画的卖价倍增,所以藏家、投资者在选择装裱工人时,也要慎重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