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币真品厚度多少?
清朝铜板的厚度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多数铜板的厚度在2毫米左右,重量根据面值的不同,重量也不一样。清铜板的厚度是随其铸造而变化的,以咸丰时期为例,咸丰初年铸币时,因缺铜,铜配锡,以致铜币的重量和质地都不合标准,到咸丰三年始恢复铜币原来的重量和品质。
同治和光绪时期,铜板铸量有所增加,且质量也有所提高,如宣统时期,铜币的质量下降,重量减到24.45克。
咸丰时期,咸丰二年、三年,清中央政府废铸大钱政策,转而鼓铸小平钱。咸丰三年始在江南制造局开铸小平钱,但江南局铜量不高,致使民间“私钱多而制钱少”,“制钱日绌”,铜钱严重缺乏,影响了币值的稳定。咸丰四年时,两广总督叶璟奏准在广东设置“铸钱总局”,由广州户部鼓铸当十、当五、当二、当四、二文五种大钱。咸丰十年,户部令各省设钱局鼓铸机制铜币,由广东、江苏两省先行分别造解京、东两地,后相继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各省推广,使得清晚期机制铜币形式和样式较为丰富。
同治时期,清廷将铸铜币权收归中央,设立了中央造币厂,铸造铜圆(如当十铜圆、二十五文等)。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立铜元局,首铸机制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光绪二十六年,奉天、湖北两厂相继停止铸造,湖北转而铸造铁钱,奉天改铸银币。当时,铜元日渐阻塞流通渠道,清政府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宣统时期,铜元继续被大量铸造,各省新币大量发行,旧币逐渐收归于行。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天津造币厂试铸了枚新币,币重库平一钱二分,含铜九五成,成色白黄,边缘连"清和宣统三年"字样及中文和阿拉伯数字,正面为"壹圆"两字,外有一圈珠。同年十月,湖北军政府铸造的"中华民国铜币"正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