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圆条玉手镯值钱吗?
手镯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装饰玉器。旧时少女出嫁有”全副首饰“,一般包括金簪、金耳坠、玉钏、金镀银头花等饰件。其中的玉钏就是玉手镯,在我国中原地区,手镯在28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其时多以金、玉为质,镯体多粗重,造型有竹节状、圆珠状、筒状等,一般在表面有刻纹。
清代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流行圆条玉镯。它圆润光滑,冰肌晶莹,给人以洁白、细腻、滋润、柔媚之感。因此,佩戴在臂上,不仅能美化装饰女性娇嫩柔滑的玉臂,而且寓意纯洁、吉祥。当时,北京东安市场和前门大街,苏州观前街,广州北京路和上下九,上海城隍庙和南京路等繁华商业区都有经销玉手镯的玉器商店或摊点。上海南京西路山东路口有家经营金银首饰和玉器的聚兴祥古董店,1925年前后,该店曾以17500银元的高价卖出一对宽3厘米、臂围28—30厘米的上等细罗伯玉手镯。清末光绪年间,北京一家玉器商号也以白银1500两的价格出售过一对宽3.2厘米、臂围30厘米的大圆条玉镯。
过去,一般玉商出售的玉手镯规格,臂围为22—23厘米,宽2厘米;24—25厘米,宽2.4—2.5厘米;26—27厘米,宽2.6—2.7厘米;28—29厘米,宽2.9—3厘米。若臂围30厘米,宽3.2厘米以上者,就属”特大号“,非常难买,须要特殊订制。臂围每增加1厘米,玉镯的宽度就增加1毫米。玉镯臂围大小以其横戴在手腕上是否紧托为准。若玉镯较松,或戴不住,都会影响其价值。玉镯的宽度超过其臂围的1/10,即属宽镯。1949—1957年,我国玉器艺人仿制加工了一批圆条玉手镯。
目前民间收藏或传世品中,比较常见的也是这个时期制作的玉镯。在玉质有皮、白玉、青白玉、青玉、绿玉、糖玉、碧玉及翡翠。其中玉皮手镯价值最高。其次是白玉、青白玉、碧玉、翡翠、糖玉和绿玉。玉镯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玉质的好坏。玉质上乘,有皮、白玉、青白玉制成的玉镯,若雕工精美细腻,镯体厚实,镯面光滑,无瑕疵裂纹,无砂眼崩口,宽3—3.2厘米,臂围30厘米的特大号玉镯,价值在3万元以上。臂围为25厘米,宽2.5厘米的臂围25厘米,宽2.5厘米的”皮子玉“手镯,价值在1万元上下;臂围23厘米,宽2厘米的玉皮手镯价值在6000—8000元。玉质一般,有皮、白玉、青白玉制成的玉镯、青玉、绿玉、碧玉及翡翠等,若雕工粗简,厚薄不匀,有裂纹、崩口等缺陷者,价值较低,一般在400—1000元,个别优质者,价值在200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