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员外是怎么样?

邴一山邴一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代“员外”一般指没有品阶的“官员”。科道之官,例不得世职。其孙幼袭其职,皆为“员外”,以待补缺。又有在官者之子弟,选授闲散额外官员,称职级员外。

唐宋时指非正式官员(唐代“九品以上官员,不预职务者”,宋代差遣以外的其余官员)。明清时称银粮未到职的外官及衙署幕友。

比如清代一省有各道监司之官,又有司、府各官,有同知、通判、厅、州、县等官。所有内用外销各项缺分,皆有限制。

地方大吏于内缺出缺,题请补用者,候部补授之后,方得到省赴任。新补官未到,督、抚即于已补铨选人员内,拣可派司、府、厅、州、县者,注明履历,开单咨部,暂行署理。到司、府、厅、州、县者称“候补同知”或“补用同知”;到道、员者称“候补道”或“补用道”。

吏部核对履历无碍,即发部照,批咨该督、抚,饬发新员赴任。新员领部照到省,交上司,具题参请到部引见,吏部题复,补授前项本缺。这种缺分,叫“实缺”。

督、抚补行咨送时,所开各员未到实缺以前,所司差遣,叫“缺分”。补用、候补等员,未到缺分以前,或未开差遣以前,通称“员外”。员外虽未受差,各籍本省巡抚,也有应给行粮,每月三两,俟开缺分,即归新缺支取。员外也有外省回避官员,须在外省寄籍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