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开发出魏碑字体么?

夏宇枫夏宇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此言确误,其实魏碑字体早在北魏(公元三八六年——五三四年)时就已萌芽。北魏初期,国家尚不稳定,文字沿袭东晋钟繇的楷法,还未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这一时期的魏碑,还没有典型风格。大约自太和十三年(公元四八九年)国家统一以后,进入北魏的昌盛阶段.由于当时非常重视书法,故“亲王以下,通习书法”成为一种风尚。在这种社会风尚推动下,各种字体逐渐形成了北魏的独特风格,从而为北魏晚期碑刻群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北魏晚期,自宣武帝、孝明帝时(公元五一零年前后)到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五二三年)尔朱兆叛乱时止,在河南洛阳地区,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出现了以《龙门二十品》为首的众多碑刻。此外,在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内蒙等地,也出现了许多碑刻,形成北魏碑刻群。这个阶段书风最茂、气派最大、成就最高,最集中地体现了“魏碑”的风格,“魏碑字体”从此才确立了下来,这是魏碑的鼎盛期。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发生了尔朱兆叛乱,“分裂洛阳,衣冠士庶,死者十八九”,使鼎盛的魏碑突然衰落下来。孝武帝被迫迁都长安,魏室从此逐渐衰败,进入东、西魏对峙时期。东魏仍建都在邺,继续以北魏“正光体”(北魏末年)行之,其字体风韵不如前期,西魏尊周礼,效汉制,书风古拙质朴,字体方劲,独树一帜。继东、西魏之后,分别建立了北齐、北周五代,碑刻文字逐渐趋于方整平俗,北魏时的雄浑多变之气荡然无存,从此“魏碑”便走完了它的历史里程。它经过二百多年的变化、完善、繁荣、衰落,形成了一部辉煌的北魏书体法典。因此,“魏碑”产生于北魏时,不是清代时所独创。“魏碑”字体的鼎盛期主要在北魏晚期,在河南洛阳地区,它在时间上早于清朝一千一二百年以上。清代书坛盛行“馆阁体”,字型呆板、风格柔弱,“二王”书法和唐楷、行书占据着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魏碑”字体被大量发掘、发现,人们为追求书法创作的变革和创新,对“魏碑”字体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临习,并在实践中探索,把“魏碑字体”的笔法、结体融于“二王”书体和“馆阁体”中,才形成了“二王”书风、“馆阁体”和“魏碑”字体相结合的新书风,涌现出一些有成就的书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书风,从而使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把“魏碑”字体的产生归之于清代,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