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穿文化吗?

穆怀斌穆怀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小”题大做了点! 题主的问法我不是很认同。我认为应该把这个问题倒过来问:为什么当代书法在大众眼里只是穿文化而已?(当然这是我的主观判断) 为什么呢?大概有这么几个因素吧。 首先,中国现在是一个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家只喜欢简单明了的东西,不愿意去钻研那些比较枯燥的学问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你问一个小白,单反是怎么用的时候,他多半不知道要配什么镜头,要怎么设置参数;但当他买了个傻瓜机以后,他能用的很好,至少拍出来的东西能看。这就是时代的问题啊…… 所以书法这个东西就比较麻烦了,不是光会写字就行的,还要懂很多关于字体变迁和美学理论方面的知识才能写好。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去学这个了嘛~ 第二么,书法这东西很挑人的。你得有很好的耐心、很好的记忆力才行对吧~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书法,把桌子都磨穿了,就是这个道理啦~而且这还是家传,普通人就更难了~ 第三么,可能也是重要的一点,书法练习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以我们学校为例,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强调练字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依旧不练……所以也就没什么效果咯~

那怎么办?只能从基础开始了,推荐字帖《九成宫醴泉铭》,比较简单容易上手~至于行书之类的嘛…等你们基本功打好了再说吧…… 最后我想说,如果题主真的很喜欢书法的话就去尝试一下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呀! 如果答得不好请见谅~欢迎指正~

优质答主

这个题目有问题,但题主既然提这个问题了那肯定是有道理的吧~我猜想你是想问“书艺”是否是“艺术”(因为字面意思理解不了啊) 那么我的答案是:是的! 所以这题其实可以这么问:书画是不是艺术?答主认为当然的啦!

其次,我想补充一点,虽然书艺是艺术,但是艺术作品并不一定非得要“美”,而且艺术作品也不一定要具备美学价值(比如一些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 但如果题主的意思不是这个的话….那我真不知道你要表达啥了╮( ̄▽ ̄)╭

艾维维艾维维优质答主

书法和茶道,京剧一样,都是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样式。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可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出产茶叶,并且有饮茶的习惯,但是唯独中国发展出了茶道。茶道是有关饮茶的仪式和文化。虽然日本有茶道,韩国也有茶礼,但是我们一说某某茶道或者某某茶礼,都是强调的外国与茶有关的文化样式。我们没有把中国有关茶的仪式和习惯称为中国茶道。我们叫中国茶文化。这里面的区别很重要。

原因在哪呢?就在于我们从来没有把如何泡茶、如何品茶作为一种有秩序的“道”去对待,而是让茶自然的融入了文化生活。茶道在中国的民间没有成文化或者没有仪式化,而是与文化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所谓有茶相随,其乐无穷。我们不是用茶去完善人格。茶在中国就是日常生活和人生乐事。所以,以如何通过茶艺来表达自我人格以及人生理念的这种外在的方式,在中国不太发达。在“茶道”这种文化样式中,日本是最有成就的。

书法和京剧也是一样。书法和京剧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扎根很深。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一直用毛笔进行书写。因此,如何用毛笔写字,用毛笔怎样才是美的,我们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度。可以说书法在我们民族是一种普泛性的文化样式,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

书法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就是文字之艺和书写之艺,是一门大艺术。虽然它普泛化,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讲书法是小艺术。它是一种雅俗共赏、文野同致的样式。我们有许许多多民间的高手,他们从来不曾以书法家之名为意,也不曾为了参加什么书法展览而煞费苦心,而是自然的陶醉于笔墨之乐。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与文人士大夫是一样的“通”。而且,许多文人画家,从来不去标榜自己是书法家,但是他们却是书法中最高水准的创造者。我们的京剧也是这样。在中国,京剧在20世纪就是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它不仅在大城市演出,而且进乡村、下煤矿,为平民和工人表演。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不仅在大城市演出,而且主动去乡村去煤矿为普通劳动者演出。

而日本、韩国等与中华文化有渊源关系的国家,也有文字,也有他们对文字的认知和把握,也有表达文字之美的追求。但是,他们却没有产生以毛笔书写为载体的书法文化,也没有形成“唱、念、做、打、舞”五功并用,有程式、有套路、行当齐全的京剧文化。他们有关文字的艺术都是与毛笔无关的。韩国、日本的文字是表音文字,不是表意文字,也不能像汉字那样有行草这样的草法。汉字是笔画文字,而韩国文字是表音文字。这些文字的属性不同以及书写工具的不同决定了韩国、日本等虽然接受了汉字,也没有把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改革了文字。当然,毛笔书写毕竟在日本影响很深,所以日本的许多文字学家、文学家一生用惯了毛笔,形成了他们的和体书法,或者叫他们自己说的日体书法,那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把这些理解为“书法”。日本还有兰亭叙书法等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样式,但是那与中华文化主流下的书法样式不能相提并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