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置艺术有哪些地区?
1. 乌尔比诺,位于昆明市西南部的晋宁县内。它毗邻滇池,由一幢三层高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以及周围的园林组成。这个作品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作品之一。由于建筑外型如同水中的涟漪,因而获得“云卷云舒”的称号。
2. 大地之音,这个装置坐落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北约70公里的草原上。大地之音由一组形状类似于哨笛的钢铁构件组成,它们被安放在已经干涸的湿地中。这些钢铁构件均由澳大利亚艺术家格伦·汉森(Glenn Henson)创作并安装。
3. 红杉林,这棵巨大的红杉树坐落在北京西北部的八达岭林场内,于2006年建成。它是加拿大建筑师Frank O. Gehry为中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的雕塑状外墙。这棵树由钢框架和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内部用钢索悬挂并固定住。这座雕塑占地5,000平方米,高24米。
4. 竹屋,这座竹子搭成的建筑位于杭州以西约80公里处的安吉县。建筑师王澍与他的团队设计了这座“竹屋”,用以展现中国民间住宅的传统特色。整个建筑完全以竹为材料建成,包括所有的家具在内。
中国装置艺术地区分类有三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都市话语
中国当代艺术自80 年代开始,一直是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逐步发展而来的,对于都市话语的批判性思考是这个阶段的装置艺术的主要面貌。 城市话语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装置艺术的现实来源,它包括了城市发展,现代文明和工业技术等等。 城市化的扩展和资本的膨胀,使社会现实被金钱和消费主义所主导,它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成为装置艺术家批判的主题。刘张铂泷的《黄金屋》,2009年,是他在“金三角”地区创作的五部装置之一,这里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贫民区,刘张铂泷将两排房子,用几平方的金箔纸做门面装点起来,形成一种奇特的景观。通过这些金色的房间,映射了在贫穷与富有,现实与幻想,欲望与诱惑的城市语境中存在的中国当下的种种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乡土话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乡土话语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独有的社会和文化特征,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装置艺术家扎根于泥土, 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中国艺术的文化之根。 艾未未的《永久自行车》,1995 年是由废弃的1,000辆永久牌自行车组成。中国的永久牌自行车曾经以结实廉价和普及率而成为中国的标志性象征之一,艺术家用大量普通的自行车组成了一条巨大的龙,象征着当代中国的命运, 和人们曾经普遍拥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被改变甚至终结。
第三部分:心灵独白
心灵独白是中国装置艺术的又一重要表达语言,很多艺术家借助艺术的语言和物质材料,将对生命思考和生活经历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张洹的《天安门》,2006年中国北京天安门的装置,艺术家在天安门广场上浇筑成一个5X6X1米的水泥基座,然后用100多根的针穿透他的身体,牵着红线,将1,000多公斤重的水泥基座拉到场外两公里以外的地方,用自虐性的行为,对抗和挑战现代文明。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体系中,装置艺术的发展和影响相对其它艺术形式,仍是一个起步阶段,由于很多不可克服的现实困难,使中国装置艺术仍处于一个萌芽和发展的时期,还有更宽广的前景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