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行个1角的铜币吗?

钱皓楠钱皓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确实曾发行过面值为“半分”(读作fèn)的辅币,但是未发行过一角的辅币。 所谓的“半分”这个单位货币值,是民国时期的通货单位。“半分"和后来的"一分”一样,都是计量单位,而不是指具体某个票面值的硬币或纸币 。由于当时的一元银元值一圆现金,而一枚5角银元约等于20个“半分”(参见本文最后附注部分),所以“半分”又称为“一角钱”(相当于现在的二角五分)。

例如《宋史·食货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本朝以钱代帛,每十千为一缗,一缗之数,千五百文;每五十千为一贯,一贯之数,七百文;每千为一锭,一锭之数,一千文。凡细色,每一万为一两。其半两、紧钱、细丝俱废不行者。”“今之金钱会子,即是此意。将旧钱改铸为样,令民交换,谓之‘折二’;余如古‘半两’、‘铁钱’之名,惟‘折三’则谓之一文。” 大约从宋徽宗崇宁年间开始至元朝,朝廷经常因战乱等原因导致财政困难的时候,就会发行“铜钱会子”来缓和困难局面,而这种“会子”实际上就是纸币,而且面值都以“半分”计。

除了上面提到的“半分”之外,还有“满贯”这个单位。“满贯”一词来源于西方古代罗马帝国使用的金币“塞斯特斯”(英文简写为“sestertius")。“塞斯特斯”原指重量为4.5克的银色金属块,后来专指罗马帝国的通用金币(拉丁文:aes firmum)。这种金币的形状为圆形,中间有一道横印,把金币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呈波浪状,故称“波纹银”(wavy silver)。

公元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新币制,规定一种名为“弗雷斯丘斯”(法语:le Foisquais)的新硬币为单位货币,与黄金或白银没有固定比价。这种硬币呈扇形,中间有一个圆点,圆点周围有波纹线,因此被称为“波纹币”或者“佛克丘兹”(Foucquet)。因为这种形状有点像中国的“铜板”,因此西方钱币学界把它称之为“罗马半芬尼” (Roman Half Fenner)。虽然它的名称里有个“半”字,但它的面值却是整个帝国通用的,即一个“半芬尼”等于两个“德纳姆”(denarius),或六个“塞克斯特斯"(sequestrum),或者二十个“图尔宾努斯”(turinnes)。

随着时代的变迁,“半芬尼”的货币价值逐步贬值,到了拜占庭时代,一个“半芬尼”大约只相当于今天的一美分了,不过它的名称仍被继续使用到19世纪初。

粟昕静粟昕静优质答主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由于社会动荡,军阀割据,中央政府控制力有限,特别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三大银行各自发行货币。货币种类繁杂,无法统一。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有1角、5角、1元、5元、10元等金币和银币。

直到194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国库”并宣布“金圆券”为主币,实行金汇兑本位币制。1948年民国国库首次铸造新中国的硬币主币:壹圆、伍圆、拾圆、贰拾圆等,银圆币,镍铜币铸造工艺精致,在世界硬币中都是非常难得的精品。

因为当时通货膨胀的严重,所以这些“金圆券”都贬值了,加上“国共争夺武汉战役”爆发后,武汉失守,南京政府不得不将生产硬币的“中央造币厂”南迁广州,并于1949年2月在广州铸造了“中华民国国库币”壹角、五角两种分币,以“银字钢边铝”材质压制铸造,为“金圆币制”的配套铸币。

此后的1950年、1955年和1978年,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硬币中,才有铝分币、铝分币和铜铝分币铸造发行了1角的分币。

所以,中华民国时期发行的一角纸币非常罕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