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和谁齐名?
明季,书家以王、董并称。王世贞云:“董公书得二仲之妙,为当代第一” (《弇州山人艺苑卮言》)。晚明的文人对董书推崇备至.如公安派领袖袁宏道说董书“高古入晋,纯雅出魏”(见《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又如钱谦益称赞董氏的行草书“超轶古今,直逼晋唐”(《牧斋初学集》卷一七○《题董宗伯画册后》);又说他的小行书“精能之至,不遗古法”(同上《程孟阳小楷跋》);对董书的鉴赏,还见于李日华《六研斋二笔》等书中。至于董的书法对明清以至近世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了。
明代后期,董其昌的书风风靡一时,形成了一代流行之势。正如清人孙嘉涂在《西津散策录》中所指出的那样:“吴下自云间董思白先生崛起,学书顿变旧观,而时贤靡不折节师事焉。海内翕然从之,谓为书家南宗。”这一南宗书风的代表人物还有陈继儒、卞文瑜等人。同时也有书家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或反对董书流行的趋势,或以复古为旗号来加以抵制,其中成就较大的是陈洪绶和傅山。
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真卿的厚重雄强与米芾的跌宕奇险,笔致清润秀奇,萧散洒脱,书卷之气盎然其间。他以疏为秀,笔墨未敷处,全靠墨韵连环,妙合间架体裁而成自然。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以行草为最高,他运用夸张手法,使字势跌宕,笔调轻捷舒缓,行笔流畅自然,一无滞涩之迹,有“半生已过始拈笔”之自得,有“书道只在疏密间”之体会。其楷书造诣也很深,他以楷书笔法作行草,故其行草具楷意;又以行草笔法作楷,使楷书更灵动鲜活。
董其昌学字不专师一家,而是“集古字”,故而博涉诸家,精研体势。他把唐人书风当作审美的参照和艺术追求的目标,对颜真卿书风更是心追手摹。其追求的平淡天真而“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学思想与淡绚于光的美学追求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以禅悟参透书法,追求天真淡泊的风格,用笔时含糊其辞,圆润自然,追求“淡远”、“适观”、“趣欲幽深”的韵昧。
董其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于画、通于文、善于诗、长于鉴和擅于禅,他的书法造诣是相当高的,他所创立的南宗书论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著名书家如王时敏、汪士鋐、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王三畏、成亲王永瑆、翁方纲、钱泳、、姚孟起、丁敬、孙星衍、阮元、包世臣、陈鸿寿、莫友芝和李宗瀚等都是南宗的“门生弟子”,他们的书学追求和董其昌是一脉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