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苔怎么写?

姜宇姜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兰亭集序》,我写过一些文章,供参考。 以下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 一、“永和九年”的写法 我在《兰亭集序》中,多次提到一个关键年份——永和九年(353年)。因为这一年,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在会稽的兰亭集会修禊;也因为这一年,41岁的王羲之有感而发,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在书写这个年份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永”“和”二字,左边部分应写成左窄右宽的形式。 “九”“年”两字中间应有空隙。 “永和九年”六个字的行距可略小于正文,以突出其重要地位。 二、“之”与“法”的写法 这两个都是“一撇+折”的结构,但字形却大不相同! 首先看“之”: “之”的左部为“止”,右部为“戈”,应注意:

第一、“戈”的首笔与第二笔连写,中间没有断点; 第二、“戈”的第二笔钩笔不宜过长; 第三、注意左右两侧的呼应关系。 再来看“法”: “法”的左半部分是“去”,右边部分是“去”变形而来。书写时注意三点: 第一、“不”的第二横不宜过长;

第二、“去”的竖笔不要写成垂露; 第三、整个字应写得很紧凑些,以免头重脚轻。 三、“曲”与“觞”的区别 这里分别放两张图,大家看看这两个字像不像呢? 实际上,“曲”与“觞”是相似的字,只是笔画多寡有异而已。 “曲”共有12画,而“觞”则少了“乚(竖弯钩)”这一笔。

四、“群玉之山”的正确写法 这个句子出现在《兰亭集序》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它出自西晋郭璞所著《江赋》中的名句——“揽琼枝以配美,兹群玉之山上”。这句用来形容东晋士子们欢聚一堂的景象非常美。 但是,由于时代久远,我们早已不能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比如“群玉之山”就不好解释了。因此,历代书法家对这五个字的写法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我的看法是:在“群玉”后加注“之山”二字即可。原因是: 其一、从上下文来看,上文说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下文又有“崇山峻岭”,所以此处当指群山。如果一定要说此句中有山的话,那也应该是崇山峻岭而不是孤零零的一座小山丘。

其二、古代许多作品都有这样的做法:作者在开头或结尾处引用前人名言警句作为引言或但这种话一般都是作者自己编出来的,不是原文原本的样子啊!例如杜甫的诗作里经常会看到“孔子云”“孟轲曰”之类的套话,难道它们就是孔孟的原话吗?可见古人也懂得变通之法嘛~ 四、“固知一死生”的用法 这是个倒装句式。正确的结构应为“[固]一死生而[知]朝菌晦朔”。

优质答主

我是从高二开始学毛笔的,现在大四了 。刚开始学习时,老师要求先找自己喜欢的帖临一段时间,我选择的是王字的灵飞经(因为当时对篆隶没有感觉),临了一年多吧,中间断断续续的也临了其他字,比如《黄庭》、《乐毅论》什么的,但始终觉得还是不够好;然后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又去报了另一个班,这个班的课就是每两周一次,每次大概一个小时吧。这个班级里的人大部分都比较认真,所以我也受到了影响,每天练三个小时,周末也是全天都用来练习。

大三上学期,我们开始了创作,一开始是每人自己选一个字进行创作,然后交作业。我记得我当时选了“书”字,我的第一个作品就发表在书法报上啦!!嘿嘿嘿~开心啊…… 大三下学期,我们开始创作整幅作品,这个时候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思路(虽然我们是在同一个教室一起创作),记得当时我选的灵感主题是“兰亭集序”(因为我喜欢王右军呀),不过最后成品效果并不好。

后来经过不断地练习,自己的风格也慢慢显现出来了哦~~~ 最后推荐给你一个网站——中国书法院,里面有很多很棒的帖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