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书法怎么写?
1.“柴”字,按说应该写作“𣎢”、“樵”“柴”三体;而通常的简化做法是直接去掉“木”头,写成“樵”或“柴”。 2.《说文》对“柴”有解释,曰: “柴,烧也。从木,采省声”; “樵”,为“柴”之俗体,“从人,樵省;樵,取木也(谓伐薪也)”。 在古代,以砍伐树木作为生产资料的主要工具为戈、斧、剑等利器和耒耜等农具,在战国秦汉以前,尚未见用耒杖者,至两汉之际开始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为了便于上山,也可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了——因此,砍柴主要用的是戈、斧、耒耜一类。
3.至于“樵夫”一词的来源,则要从先秦时代的“樵”开始说起,其本义为劈柴。《释名•释采缀》云:“樵,削也,削草木之茎叶也”。王念孙根据此说及《说苑•奉使篇》中“楚使者之齐,见人伐林木”的解释推断“樵谓剥伐林本也”(《读书杂志序》);徐乃昌引张澍之说并认为这是“樵之本义”(《读书杂志·樵说跋》);陈昌恒进一步指出:“从‘人’之‘釆’(即‘刈’),显然是用耒耜类工具割草的样子,所以《尔雅•释言》谓:‘釆,刈也’......”可见,“樵”的本义就是收割野草,引申开来就是用各种器具将草木茎叶割下,这与后世的砍柴很相近,故又可引申出砍柴的意思来。那么,“樵夫”这个称号就很好解释了:拿着耒杖砍柴的人即为樵夫。
4.关于古代的砍柴工具,可以参看百度百科的词条中的介绍即可得到较为详细的答案,本文不再展开讲述。 附注:由于知乎不支持繁体输入,只能简体化,请见谅!另,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