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石有什么传说?
1、“玉”字的甲骨文像一块长长的石头,中间有竖纹(这是雕刻的痕迹),两边是两块斜着的石头。这个字形说明,古人理解的“玉”就是形状类似于“玉”的石头。金文的“玉”字,形状近似现代汉字,但中间有一横,表示这块形状像“玉”的石头的内部是有分层的。小篆的“玉”字,在中间一横的基础上加了两横,表示这块石头的里面有多层纹理,且这些分层是与中间的线条贯通的。汉代隶书继承古文字特点,把“玉”字中间的一竖改成了短竖,这样看起来,隶书“玉”字中间部分与两旁的部分差别就不太明显了。现在的楷书“玉”字,则是从隶书演变而来。
2、“翠”字最早出现于明代小说《水浒》中,前面已提到宋代黄升已有“翠玉”之称,但“翠”字作为名词使用则起始于明代。 “翠”字从字面意思看,应该是指青绿色的玉石。现在人们通常说的“翠”,多指翡翠,而西方人对“Cui”一词的发音不确,也常将“翠”读成“Fei”或“Sui”。
3、“翡”字最早见于《北齐书·五行志》:“帝(高洋)后(李祖娥)生男,赤光绕室,室中有紫翠之气。帝自取名宝炬。”“菲”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菜部》:“菲,芴也,其叶烹煮,可作蔬菜。从艹,非声。”段玉裁注:“谓芬香之草可食者。今人呼菲蔬,即此物也。”这里所说的“菲”,就是“芳菲”之“菲”,这种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就是古代所谓“菲”的植物。因为含有香味、嫩绿且可食用的植物很多,所以“菲”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宝石都行。 此外还有“翠花”、“翡儿”等俗称,皆源于以上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