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价值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好!我简单说说,纸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实没有价值,所谓的价值是人为设定的(注意不是“被设定”,因为是人设定了这个规则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首先,有一般的等价物,也就证明了有不等价的物品存在,比如你有一台车,我可以拿这车和你换一打鸡蛋,但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一台车显然比一打鸡蛋值钱得多。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想出来一个办法:规定一打鸡蛋值100元,那么这台车就值9900元,这样我们的交易变成:你用9900元的车子和我换100元的鸡蛋。现在我们是等价的交换了——虽然我得到了本来值9900元的东西却只付了原本值100元钱的东西的代价,但这是法律规定的,我们只能这样做。 这里就是人为设定一般等价物的例子:国家发行纸币(法定货币),纸币本来什么都没有,但国家规定它代表人民币价值,并且和黄金挂钩,每一张纸币都代表一定量的黄金(当然实际上不会直接挂钩);同时,国家规定其他个人或机构发行的任何证券都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地位,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国家信用好,发币量合理,纸币本身就能当做一般等价物使用。当市场上出现贬值的时候,比如说通胀,也就是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纸币的持有量(比如原来100元能买10斤米,现在100元只能买9斤米,人会减少手中纸币的数量),这时国家就要用其他方式补充进来,不然经济就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