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挂件上打了很多小眼?
这是行业内部鉴定真假的方法之一——鉴伪,又称为“爆花”或“爆翠”。 将上述物品浸泡在清水中,然后用针尖轻轻的刺破表面的蜡层和表面抛光蜡,若是假货,则会因为冒充的翡翠本身质地疏松导致里面的填充物或者塑料等发泡、褪色或者脱落;若是真货则不会有任何异常出现。(用强酸浸泡的假翡翠也会这样)这种方法比较消耗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非常实用且有效。
还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方法:把要鉴别的翡翠放在灯下细细观赏,如果看见里面有很多呈直线排列的黑色物质,那么就可以确定这是一块天然的翡翠了~ 黑线就是由于染色剂进入翡翠内部形成的,只有天然的翡翠才会拥有这种特征! 不过这种鉴定方法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操作。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利用了化学作用来鉴别真假,还有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是通过掂重量、看纹路以及听声音等方式判断。 但是这些方式都需要一定的经验做支撑,而且不能十分准确的得出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如果是新手的话,建议还是使用上面的两种方法。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保证手部干燥。
首先需要辨别一下这些小孔到底是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看不到实物就很难说。第一、可能是开窗,一些商贩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会将透明的翠芯开窗,如果是这种小孔的话,那就没什么必要纠结,完全可以当做一个保障。第二、雕工需要,一些挂件造型本身就需要多点打眼,比如最常见的平安扣,这种挂件的小孔是正常雕工形成的。第三、后期打孔形成的,这其实也是在玉石界非常常见的脏裂遮瑕手法。如果是小颗粒的打眼,实际上处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多颗小眼如果很集中的话,脏裂效果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所以这种处理手法常见度并不高。第四、被虫子咬过,这个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虫子一般不会咬翡翠,只会在有裂的地方钻来钻去。如果是真正的a货,应该问题也不大,但是需要辨别清楚,有没有经过酸洗充胶等情况,如果有裂口被咬了,脏东西进去之后就容易产生后期污染。
因为只看到照片,所以以上几点都需要考虑,建议还是当面交易。如果是开窗或者是后期雕工,那问题不大,如果是后期处理,那就需要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