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用粮票?

双敏琳双敏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稳定市场,保障民生,1953年到1957年发行了面值分别为1000、500、300、200和100元的5种面额的粮票;1960年和1964年分别发行了价值10元和5元的两种辅币券。 这期间还发行过一些特种粮票。 这些粮票都只在北京等地试点发行,累计发行量不足5千万张。 从1955年开始,各地陆续开办国营粮食商店,实行统购统销。当时人们拿着粮本和中粮卡去粮店买米买面,售粮者核对户口登记情况和粮本后付粮,属于计划经济时期一种“凭票购物”的形式。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依然在使用粮票。2001年发行的《稻穗》纪念邮票中就有粮票的形象,此套邮票共四枚,图案分别是开国大典上的饭锅、农村灶间的烟囱、城市里煤气取暖炉和电饭煲,反映了中国社会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 不过现在的粮票不再作为购买粮食的凭证,而是被赋予另一种功能——收藏品。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粮票品种繁多,有全国通用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专用粮票等,其中以全国通用粮票和军用粮票最多。 有研究者做过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平均每1磅(相当于中国的3.2斤)粮食产出0.48美元的价值,到21世纪初上升至每磅6.52美元。而粮票作为一种历史符号所蕴含的价值则更难用货币计算。

蔚凌昕蔚凌昕优质答主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城乡人民的粮食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1954年,国家粮食实现了统购统销。1955年8月,在农村开始以乡、以村、以组,按人口和牲口的口粮标准,进行粮食供应登记,发给购粮证。

由于货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物品供应量,货币在粮食上高度集中。

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买不到粮食,所以用粮食票限制买粮数量,1955年9月1日,全国粮食凭证定量供应,这是粮食票证制度的发端。

从1955年开始发行至1993年终止,历经38年。粮食凭证定量供应最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1955年6月开始在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实行,1955年9月1日扩大到全国大中城市和集镇。

此后,粮票的使用范围又扩大到了农村,从市粮票、县粮票一直到生产队粮票,全国粮票的使用范围遍及全国城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