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别翡翠危料?

臧常春臧常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危料”; 严格来说,天然翡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玉石,即自然界产出的翡翠原石或原石皮壳。而“危料”则是商业炒作出来的名词,特指来自于缅甸西部西伯勒克矿区(又名基普隆)的玉石。 “基普隆”是缅甸语的意思,该地所产的玉石被称为“基普隆”玉。由于该矿山出产的玉石质量较好且颜色丰富,近年来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基普隆"玉大多来自两个渠道:一是缅甸当地商人从西伯岭矿区购进后,再转手倒卖给中国客商;二是云南一些企业到西伯岭矿区进行开采,采得原矿之后直接进入中国加工、销售。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危料”和“正宗”的翡翠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并没有区别,均为天然翡翠。但由于形成原因不同,两者在质地、密度、折射率等方面略有差异。 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危料”颗粒排列更紧密,内部颗粒间结合不如翡翠那么紧密,因此透明度比翡翠略好,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另外,“危料”的硬度较小,仅为6.5-7,所以用手掂量时会有明显压手感。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辨别真假“危料” 由于市面上销售的“危料”大多经过抛光处理,颜色亮丽,表面光滑细腻,因此肉眼看过去很难分辨真假。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可以将“危料”用小刀刮擦、刻划,如果出现明显的凹痕,则说明其为真品。因为假的“危料”多为人工合成品种,用铁钉难以敲出凹痕。我们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工具来观察,如果看到“危料”中有呈纤维状的晶体交织在一起结构,则为天然翡翠;而如果看到纹理凌乱、结构松散且无纤维状晶体交织的结构,则说明其不是天然翡翠。

濮阳德鹏濮阳德鹏优质答主

加贝壳料其实就是制作黄加紫的翡翠B货。

工具:打磨机、钻棒、磨片、铁网夹、抛光蜡、染色剂(可从染色店里买,分为黄色和紫色)、环氧树脂AB胶(俗称502),主要的工具就这些。

加工流程:

1、选料。选料是最重要的,选的料子不能是玻璃种老玻璃这些玻璃质的料子,玻璃质料子加不进去贝壳,因为玻璃质料子的晶体太过细化紧密,做不了注胶这一步。

选什么料子最合适呢,就是胶质感的料子,因为做黄加紫就是模仿市场上稀缺的低档黄加紫玻璃种,胶质感的料子做出来成品效果最棒。有绺裂和不规则白色棉的料子是加贝壳的首选。

2、开料。由于加贝壳料子本身的内部质量很差,所以成品的利用率非常高,一般能达到95%的出成率。开料时注意不能开得太厚,厚的料子做不大透,效果不理想。

3、磨平。由于料子很薄,所以用磨片的时候要用400号、600号、800号依次打磨(磨片越大越好,但不能超出打磨机的尺寸,否则磨起来很费劲并且噪音太大)。这一步要仔细打磨,做到表面光滑,为下一步抛光打造基础。

4、抛光。抛光时用400目的铁网夹加1号抛光蜡,由于料子很薄,铁网夹不要夹得过紧,以防玉料折断。抛完之后的成品要做到光滑亮洁。

5、染黄。染黄的染色剂是粉状的,加少量的水(或者透明胶水),不能加太多水,否则颜色太淡,染色剂能挂丝最好。染色池要用不锈钢盆子,深度在15厘米就行。水温控制在50-60度,染色时间在3-5分钟。染完取出晾干。染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料子要完全浸泡在染色剂溶液中。

6、环氧树脂AB胶注胶。注胶要分成两次。第一次注胶比例是A:B=2:1,将玉料放入注胶盆子后,要稍微等待几分钟,等胶水稍干些将玉料取出,在玉料的两面分别用刀划几条裂纹,划裂纹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能划破玉。目的是为了让第二次注胶的时候能继续注胶,以增强翡翠B货的牢固性。第一次注胶完成之后将玉料放入85度的水盆中加温2分钟,这样做是为了更加排干玉料中的水分,让玉料更好的注胶。之后取出晾干。

7、第二次注胶。第二次注胶和第一次注胶所用胶水比例不一样,第二次注胶比例是A:B=3:1。第二次注胶完成后还是需要加温。注意加温温度在85度。不要超过90度,温度太高会将玉料烤坏。注胶完成后取出晾干。

8、染紫。染紫用的染色剂和染黄的染色剂不同,染紫的染色剂为水剂状,将注完胶的玉料分别放入染紫染色池中染色,染色时间约为5分钟。染色完成后取出晾干。

9、打磨。打磨要用600号磨片打磨,做到无毛刺。完成后用400目的铁网夹加2号抛光蜡抛光。至此,一块黄加紫的翡翠B货加工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雕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