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里什么是种?
“种”,这个字是行内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它的意思是玉石晶体颗粒的大小、结构疏密的程度以及光泽度等等的综合评定结果。 可以类比成水晶中的“种”。如果一块水晶的透明度较好,并且里面有冰感或凉感,那就说明它的晶体比较细腻;反之,若透明度较差,里面杂质较多,那说明这块水晶的晶体比较粗。同理,在翡翠中,“种”好意味着玉质细腻,肉眼难见晶体,呈现出玻璃的光泽;而“种”差则指玉质结构粗大,有明显晶体,显得粗糙,光泽也差。
种对于玉石的价值至关重要。因为影响种的主要因素是透明度和光线穿透率。 而透明度又与光的穿透率成正比。比如同样是1CM厚的玻璃板和玉板,由于玻璃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光线容易透过,我们眼睛能感受到的“种”就比较好。但如果换成玉石,哪怕都是翡翠,由于玉的透明度很低(天然玉石几乎都是不透明的),那么就算是同样厚度的玻璃板和玉板,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种”却是完全不一样。会感觉玉板明显要粗糙很多。这就是由光线的穿透率不同造成的视觉差异。虽然我们的肉眼无法分辨其中透过的光有多少差距,但是光学仪器却可以。 所以,在鉴定时,为了客观评价,通常都会使用透光镜。
翡翠的种其实就是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成分之间的结合程度,胶结程度紧密的翡翠看起来水润通透,胶结程度差的翡翠就比较干涩浑浊,同时胶结程度还影响着翡翠的物理性质,紧密的翡翠韧性高、抗摔性强,反之就差很多。这是鉴定翡翠好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翡翠的价格。
什么是翡翠的"老种"?
在翡翠界,经常有人听到老种翡翠比新种翡翠价值更高的说法,于是就有人认为翡翠的种份跟生长的时间成正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所说的翡翠的"老、新”种份,是指翡翠的胶结程度。内部结合的胶质更紧密,看上去会更加通透、水润,因为跟“老”的表象相近,所以就被称之为老种,但老种翡翠也有低质量的版本:干白,所以“老种”只代表种份的老到,并不是颜色、冰裂纹、透明度、质地等综合的评价。同样,新种翡翠也并非一定是低品质的翡翠,新种翡翠有冰种等高质量的翡翠。
“老种”翡翠为什么比“新种”翡翠价值高?
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主要有颜色、冰裂纹、透明度、质地等,老种翡翠的胶结度紧,一般在颜色比较到位的前提下,老种翡翠透明度普遍比新种翡翠高,同时老种翡翠的抗摔性也强,一般很少出现开裂的现象,可以放心打首饰、制作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