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玉器还是铜器?
我国拥有悠久的玉石文化历史,用玉祭天、用地、祭祀山川海河等仪式已经出土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而用玉进行随葬更是广泛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西方在宗教、艺术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影响,这同样也体现在玉器制作上。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用料讲究,品种丰富,装饰美观,工艺精湛,很多作品还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如陕西宝鸡市西北郊礼村西周墓出土的玉龙;湖南宁乡县老粮仓镇黄材岗出土的商代玉兽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所藏的商代玉璋及玉琮等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这一时期玉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随着王朝的衰微,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逐渐南移,长江流域地区的发展起来,对玉料的采集、雕刻和玉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晋咸康元年(345年),成汉政权李雄进攻成都时因军中乏食,竟将收殓的蜀王陵中的玉人、玉璧等宝物运作军粮,可见当时对玉器的重视以及玉料储藏量的丰厚。
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崛起,使得南方的经济、文化再次得到发展,玉器的制作和收藏又一次兴盛起来。这一时期的玉器在继承前朝传统的同时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制作工艺更为精良,造型更加简洁明快,纹饰也更具想象力。唐代的玉器不仅在国内深受青睐,并且还远销海外,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曾出土过唐代的玉带銙(扣)。在辽代、西夏、金代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说明这些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仍然保持着佩玉的传统。
元代以后,玉器的制作和收藏似乎黯然失色了,但到了明清时期又重新崛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极其喜爱玉器,不仅亲自设计创意并且督令匠师精工制成许多玉玺、圭璧等,还下令采选各地所产的玉材以供使用或赏赐臣下。清朝的玉器不仅品类繁多且做工精致,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尤其是宫廷御用的玉器,往往集各种工艺于一体,如“薄胎技法”就是在清宫档案中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