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都有什么画派?
中国画的“画派”一词,是个近代概念。明末清初,文人画盛行,此时虽然也有群体性的风格追求,但还不存在“某某派”的概念;到了清代中晚期,文人画衰落后,出现了“海派”“金陵派”“京津派”等称谓,指的也是群体性的风格倾向而非特定的师徒传承关系;民国以后,才逐渐有了“某某派”的概念,如“四王”(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以及后来的“长安画派”“北京画上版”“海上画派”“岭南画派”等等,这些“派别”的概念,实际上也是从西方引入的现代文艺界用语,而并非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严格来说,这些所谓的“派别”不能算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流派或称画派。
当然,随着现代性进程在中国的深入,中国画家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西方美学观念的影响。比如20世纪初的“新文人画”,就带有相当明显的学院派特征——这种艺术主张上的学院化倾向,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官方的推崇,“美术革命”——也就是以后的“美术创作“或”创作稿“的出现和取代“书法”成为中央美院和国美附中必修课程的变革,就是这种取向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中国的当代文化出现了全面西化的倾向,中国传统书画也不得不走向复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那些具有传统师承关系和风格特色的画家群体,自然也就被赋予了近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派别”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