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分类有什么?

查宜初查宜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所提是中国瓷器分类,而不是陶器或者紫砂。这里就只说瓷器好了。 瓷器一般分为:

1、颜色釉

2、青花

3、彩绘

4、薄胎 等等

1、颜色釉:指釉面具有某种颜色的瓷器。根据烧制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高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 高温颜色釉是指13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颜色釉。高温颜色釉色彩丰富,有红、橙、黄、绿、青等颜色;低温颜色釉是在900-1200之间烧成,常见的有青花、釉里红等。由于低温颜色釉在烧制过程中没有氧化作用产生,所以只有蓝色和红色两种色调。但是,因为其着色剂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在不同的烧制温度下也会有不同的色相变化。

比如同样是青色的,温度高一点的为翠青,偏低一些的为豆青;红色的,温度高一点的为牛血红,偏低的为胭脂红……总之,温度不同,颜色各异,而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美丽迷人。

2、青花:以钴矿为原料,经原料处理、制浆、浸纸、焙烧等材料加工工序,最终呈现出蓝色花纹的釉下彩品种。 因其在烧制过程中不使用氧化焰,所以青花又叫作“釉下彩”。

青花的发展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元代中期开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青花陶瓷的制作技艺。到元代后期,青花瓷已成为民间使用的主要瓷种之一;明代初年,民窑盛行,青花瓷制作达到高超水平;到清代,青花瓷制作更加精致,颜色鲜艳,有“亮青”“淡青”“浓青”之分;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陶瓷厂家也开始生产“青花瓷器,且款式多样。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已经可以达到材质、色泽、纹理、图案等方面都和原作一模一样的水平了。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出自于名家之手的青花瓷艺术品。

3、彩绘:在坯体上施一层薄釉,然后上色绘制,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 在烧制后会有一定的褪色现象,但是比起全凭颜料调色呈现效果的油画来说,褪色的程度算是很轻微的。所以彩绘的工艺可以算是比较稳定的。

按照绘画内容的不同划分,彩绘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按照装饰方式的不同来分的话,又可以分为描绘、描金、填彩等不同类型。

除了上面这三种主要类别外,还可以根据用途区分,比如生活用瓷,陈设用瓷等;也可以按产地分类,比如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醴陵瓷器等;甚至还可以按造型来分,如盘、碗、瓶、尊等.....

荆向海荆向海优质答主

青瓷,是以铁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铁含量在1.2%~1.5%之间,釉色呈现青、青灰或青中闪黄,因之又称为“钢青釉”或“翠青釉” 。青瓷是古代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它瓷胚一般采用坯胎注浆的脱坯胎制法,瓷釉采用石灰釉,即在瓷釉中加入适量石灰,用1300度以上的高温素烧胎,再上釉烧成。

白瓷,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瓷器,使用的是氧化气氛,所用原料含铁量在0.75%以下,烧成温度也是在1200度上下,所成之器断面很白,胎釉洁白细腻,坚密莹润,并有玉质感,因此称为白瓷。 白瓷以氧化铁为着色剂,胎釉主要制成白色。

青白瓷,白里带青,青中泛白,有如玉、冰的效果,是汉族瓷器制作中一项成功的创造。

黑釉瓷,采用氧化气氛烧成,着色剂是铁和锰,烧成温度在1300度以上,釉料在高温下流动性较大,因此在器物下部积釉较厚 。黑瓷多用作茶盏。这是因饮茶的需要。饮茶时需使茶汤表面出现一层很薄的红色“粥面”,且有较明显的立体感,就要有黑釉衬托才能显示出来。

颜色釉瓷,是在胎釉中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经过高温或低温烧成,形成各种色彩的釉。低温颜色釉有绿釉、紫红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虎皮三彩釉及金、银釉等。高温颜色釉有鳝血、豇豆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窑变红等红釉,还有翠毛蓝、宝石蓝、霁蓝等蓝釉,以及茶叶末、鳝背绿、秘色绿等绿釉,还有窑变等。

彩绘瓷,是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用釉彩绘画图案,经700度左右的彩烤炉烘烤而成,主要有青花、釉里红以及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品种。如在青花基础上用釉彩绘画图案,再经700度左右温度烧成,则称青花加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