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军铸造了银元吗?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当时供给困难、财政亏空严重。为此边区政府决定仿照国民党的做法发行纸币,并以法币为模板设计印制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的钞票,发行面额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种。由于那时印刷技术落后,钞票上的图案都是先用木刻版印制然后由油坊刷色加印而成。
这种纸币当时在苏区广泛使用,老百姓称之为“毛币”或“毛钞”。但是,这种“毛币”并不具有法定货币资格,不能到国统区兑换。所以,“毛币”和当时的银圆票一样只能在当地使用。不过,这些“毛币”在解放后却成了收藏界的“宠儿”! 目前,最普通的“毛币”收藏价值并不算高,一枚只有几十元钱;但如果是连体钞或是首发冠号,其价值就比较高了。 例如,2016年11月份,北京保利拍卖了一枚“毛币”(见图),它的正面是列宁头像,背面印有“一元”字样,是1937年发行的苏联版一元纸币。虽然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这枚“毛币”已有些磨损,但依然被一名河北买家以4.5万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而另一枚1938年发行的“毛币”(见图),因为冠字为“ZM”,是“毛币”中的首发冠号,因此格外受到收藏者关注。前不久在嘉德艺术市场上就被某买家以3.8万元的价格竞得。 除了单张“毛币”外,还有一些“毛币”的整套收藏品也常出现在拍卖场上。 例如,在2016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就有一套“毛币”珍品——“苏三币”(即“毛币”),这套“毛币”包含有1937年的5元券、1938年的10元券和50元券各一张,虽历经沧桑,但保存完好,最终被一位浙江买家以1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入囊中。 “苏三币”之所以会受到追捧,不仅因为其发行数量稀少,还因为在这“苏三币”中蕴含着一段传奇故事。 原来,在战争年代一些“毛币”是通过一条秘密通道运送出来的。这条通道的入口就在福建长汀县一个乡村的竹山上,出口则连接着江西的瑞金。为了安全起见,每次仅能容纳两人通过。后来虽然国民党军队封锁了这条通道,但却没能寻找到“苏三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