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圆收藏价值吗?
作为国内最早发行流通的圆券,“元圆”的发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年民国政府为了挽救币制混乱的局面,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央行为基础,设立联银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并发行了统一币制的新币——圆券(后改为法币)。
由于战时的特殊国情,以及后来的币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元圆”在当时并不顺利,在1937年至1948年间共发行了八次,但流通范围仅限于内地和部分沿海岛屿,在外伪满、华北等地区也曾使用过,不过不是法定货币。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出现了通货膨胀,“元圆”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为稳定市场,国民政府于1946年年中至1947年间,先后四次发行人民币,收兑所有人民金融机构存款和外币,同时收回各伪政权发行的一切钞票,但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已先于“元圆”流通,因此“元圆”并未大量流通,只在一些地区作补充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由于百废待兴,为支持生产恢复和建设,新中国曾发行过一种面值分币的辅币——“塘沽券”,因其发行量和流通地域皆有限,目前已成为收藏界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