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延年瓦当价值怎么?
瓦当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古文。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各国的文字是不同的(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秦一统天下之后,推行小篆为官方文字,但也只有统治阶级才用得起,民间依旧是用大篆或金文。汉朝建立初期,汉承秦制,也推行小篆为官方文字,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隶书,这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次革命性变化,隶书便捷,易于书写和普及,逐渐取代了古文的地位,而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大多是秦朝的官署机构和汉初的建筑铭文,所刻内容为隶书的早期形态,所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些瓦当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凤翔县、咸阳市等地区,年代从战国中期到西汉末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些瓦当面宽一般在5厘米左右,最大的也不过10多厘米,且厚薄程度不一,字型大小错落有至,看起来相当古朴美观。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地下侵蚀,部分瓦当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基本上都较为清晰可认。 据专家介绍,这些瓦当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建筑类、屯戍类、祠庙类和明器类。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未央宫殿”和“长乐宫属”两组瓦当。
“未央”二字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原指夜间时分,但这里的“未央”之意特指宫殿,汉代王嘉《奉和射雉引》:“未央庭广猎禽飞。”可见在汉代,“未央”是指宫殿。至于“长乐”二字则出自《尚书·武成》:“告于帝,称祖考,以祈靖方。作乐未央,鼓之舞之。”在汉代,“长乐”是指宫廷中设宴庆贺的意思。这两组瓦当当面上阴刻的字就是表明建筑的名称。
除了建筑类之外,其他几类瓦当所反映的内容大多与政治有关,体现了汉代社会上下求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