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收藏价值吗?

秋菡欣秋菡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价值,而且价值不菲呢! 先说笔墨纸砚的耗材成本(排除那些穷得连笔都买不起的文人) 纸:唐代的纸品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宋朝的墨质量很好,但也贵;元代以后造纸术传入欧洲,纸的质量与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明清时期更是普及了纸张印花技术,成本再次下降。这样算下来一幅书画的成本应该不高。 但古代书画的收藏讲究“原裱”,就是在收藏时把已经散乱的书法和绘画装裱起来,这个制作过程还是很费工的。据说一幅二尺大的书画,需要配两块玻璃,一尺宽的绫条、丝带各两条,另外还有锦缎、布等做衬底,最后用浆糊、白矾进行装裱。装一个画框是很费工夫的。

再说书画的价值 我们现在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往往是从其存世量决定的,但古代书画的评价标准却与我们大不一样。古人评判一件书画作品主要是看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为名人所作(这里说的“名”不一定是名声在外的意思,多指在艺术圈里有名的艺术家)。如果是,则价值不菲;如果不是,那就一文不值?!(这里说的“名”和“利”的关系要区分清楚哦~别弄混了~)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这件作品是王羲之或颜真卿写的,那肯定值钱啦~但若是米芾、苏轼这些稍差一点的书法家所书,那就不一定值钱了。但是,要是换成北宋的“瘦金体”,那可是值钱的不得了——因为这种字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他可是皇帝呀!皇帝的字体自然特别受推崇。所以,同样的字,如果是宋徽宗写的就值很多钱,如果是普通大臣写的也就值点钱……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有点懵?那我再用现代观念解释下吧。古人和我们一样希望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但他们衡量“值不值得买”的主要标准不是看价格和成本,而是看能否得到名家的亲睐——是不是大家所喜欢的。如果是,那就很值得购买;反之,则不值得。 这和现代的市场经济原理其实是相统一的。名牌产品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它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了消费者(古代的君王和大臣们)的检验,确实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才能卖得贵且还很俏。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虽然可能用料上乘、做工精致,但因为缺乏大家对它的认可,只能降价处理甚至卖不出去,沦为“不值钱的垃圾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