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陶瓷有没有价值?
说一个事实,很多人可能不爱听:如今市面上流通的“近现代”艺术品(包括书画和瓷器等)95%都是假的 - 这并不是说这些作品都出自伪仿名家之手,而是指这些作品根本没有收藏价值,或者说是“一文不值”。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原因也很简单:收藏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这个市场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卖家对于一件艺术品的了解远远大于买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假定一件清朝中期青花瓷罐的价值为100元,那么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其“时代久远”而价值提升到200元;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很多旧物件都被打成“封资修”而一钱不值,但此时这件青花花罐因为有着特殊的时代印记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价值一下子变成了1万元;然后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带有特殊时代色彩的物品开始追求起来,于是这件花罐又回到了它的“本来面目”,即是一件普通的文物,价值也就回归了原本的价值100元。 当然,历史总会向前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审美也会有变化,因此一些以前很普通的东西,在经过漫长的时代洗礼后会变得有价值也是很正常的。例如80年代以前,人们对玉器的态度就是“臭老九”,觉得它是封建王朝的象征,完全没有收藏价值,然而时至今天,好的玉件往往价格也不菲。
但是,请注意我前面所说的“好的玉件”。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在鉴别一件古玩是否真假之前要先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件东西是不是“官窑”制品! 古往今来的所有艺术品骗术中,“制假官窑”是最难识破的一招,也是让骗子得手率最高的一招。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官窑是中国古代最为严格的封闭型窑口,它只服务于皇帝、皇亲国戚以及官僚系统,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用的,所以用现下的眼光来看待五百年前乃至一千年前的生活状态,我们自然会认为那时的皇家用品与民间绝对是用不一样的材料的(其实也就是不一样,未必是“最好”)。这就是骗子们最常利用的一点:把假的说成真的,然后把真的一件件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