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铸铜钱有价值吗?
私铸钱又称“劣币”,指的是非国家官方铸币的货币。由于官铸钱的缺陷性,导致了“以旧换新”“增重减半”的私铸钱的盛行。这些私铸的钱虽然重量和形状都是标准的方孔圆钱,但材质比较粗糙,铜质很薄而且有斑杂,字迹模糊或者不全,所以价值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一种新钱币刚发行的时候,因为其铸造量有限,而流通所需的货币总量又没增加,所以价格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钱币的发行量会逐渐增加,价格也会逐渐下跌,直到一个稳定值。例如北宋末年的“圣宋元宝”,刚发行时价一枚,但后来迅速贬值到三枚,再到一箩筐……如此反复。
当然也不是所有新出现的钱币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些可能一直处于昂贵状态,例如清期的“道光通宝”,至今的价格也不便宜呢!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这些新出现的通货,除了本身的实际价值外,还增加了新的附加值——历史文化价值。“道光通宝”背面有“道光年造”字样,记录了该钱的年代;而“圣宋元宝”则是宋徽宗的御笔亲书真迹,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因此这些钱币在古玩市场上总是卖得很贵。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劣币”都如此有价值呢?当然不是!如果将“劣质”加以细分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严重劣”及“轻微劣”两种情况。其中前者如民国时期四川制造的“铁币”,因为这些铁币的质量实在太差,加上当时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这些“铁币”很快就变得不值钱了。后来人们连一箩筐的“铁币”都不肯收,以至于其最终沦为真正的“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