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珠价值大吗?
佛在前,佛在中间,佛在大雄宝殿,佛在灵山会上…… 佛,无处不在;佛,无所不能。 “若人散乱心,乃至举心动念,菩萨亦知道。”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虔诚合掌、清净心与佛对话,佛必然知晓。 所以,不要试图欺骗佛菩萨,因为一切皆了然于他心中。 你想得到加被与护佑,唯有真心诚意,断恶修善。 至于香花、净水、妙果作为供养,那也只是表法而已——表法的乃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 如《佛说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将来众人成佛之时,汝之功德,莫可知算。”
所谓“种福田”,即是培养内心的善念,勿使它荒芜了。 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功德无量。 然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供养释迦牟尼佛,可曾见佛陀微笑呢? 没有。 我从未见过佛陀的笑脸。 人们总是怀念着佛陀的金容玉颜,但殊不知他一生的行程都是在奔波和劳苦中度过。 他从未享受过奢华的生活,甚至从来没有在王宫里过夜。
他在旷野中行脚,风餐露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他在树林里打坐,身上只有三件宝贝:一只钵盂,一个拂尘,一顶斗笠。 有人供养他华衣美食,他分给贫穷的人;有人供养他房子车马,他用于修建寺庙。 他用一生的时间教导人们走出迷茫,获得解脱。 他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什么是布施? 什么叫持戒? 什么算是忍辱? 何谓精进? 如何静虑? 哪些智慧是般若? 什么是禅定? 什么是实相念佛? 我们应该怎样依止上师? 上师如何调伏弟子? 什么是双修? 什么是菩提心? 大乘教义如何指导我们生活? 小乘教义又如何帮助我们解脱? 如果我们能像佛陀那样,把每一件事都处理得那么圆满,那么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将无往不利。
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等正觉后,首次宣讲的内容就是“四圣谛”——即世间出世间的一切道理,都在其中了。 有一次,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讲诵《法华经》时,有五种神通的大阿罗汉摩诃拘絺罗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世尊问拘絺罗:你因何打喷嚏? 拘絺罗答:我忽然有了一个妄想,所以打了这个喷嚏。 佛问他做了什么妄想,于是他一一说给自己听的偈语。 佛说,你不要小看这个喷嚏,这是从你的真如本性里面发出来的,你刚才有妄念,所以才打这个喷嚏。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喷嚏里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