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与光绪瓷器瓷底的区别?
区别肯定有,但是是否明显取决于器物具体型制和装饰风格。 从年代来说,民国的瓷器是近现代的产物,时间界定为1912年至1949年。这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但是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陶瓷生产上,由于没有受到战乱的扰动,加上民国政府推行“以工代兵”的政策,景德镇等地瓷业蓬勃发展,产量大增。在销售方面,这一时期的瓷器逐渐摆脱“官窑”体系,面向民间销售。无论从工艺、造型还是装饰上,都更多体现的是平民化的审美,追求实用与美观。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尽管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依旧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所谓“现代性”或者“近代化”进程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作为国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用品之一,瓷器也或多或少打上了这些变化的印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国瓷器的形制、装饰等更多地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 至于说这个印记有多么深刻,或者说如何判断一件民国瓷器的年代,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而且,我们这里所说的“年代”概念,其实指的是“时期”或者“阶段”。
众所周知,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个前后相承的“过程”。同样,陶瓷的生产也不是一个“瞬间”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涉及原料加工、成品烧制等许多环节的“过程”(当然,我们在这里假定瓷器烧造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正常的)。据此,我们可以给出现代检测手段下,辨别民初瓷器相对靠谱的方法——即判断一件瓷器的时代,从“器”上看,主要应该注重两个方面,分别是纹饰和底部。
首先看纹饰。民国的瓷器中,除却个别年份外,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宫廷专用瓷器的纹饰。这是因为民国时期,虽然政局多变,但是景德镇瓷业发展依旧是朝前看的,在瓷器装饰上追求新意,往往会出现一些“创新”的纹饰,或是融入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而清末的瓷器则不同,虽然是同一个王朝末年,但是此时的宫廷依然拥有自己专门的陶瓷作坊,生产仅供宫廷使用的瓷器。这就使得清晚期(尤其是光绪以后)的瓷器出现了纹样复古的现象,出现较多的缠枝莲、八宝、吉祥花纹等清代中期至早期的纹样。
第二看点在于底部。因为民国的瓷器已经不再具备雍正、乾隆期的“花底”,即带纹饰的底部。如果出现“三川瓦”或“二川瓦”的底部,那么这件瓷器的年代应该在民国初期;如果底部出现“无釉红胎”或者“涂黑亮砂”,那么这件瓷器的年代应该是在民国中后期。当然,如果发现有“字款”,则可以更加确切地确定年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般民用的瓷器,其底部是不会留字的。所以如果有字,只能说明这件瓷器是“官窑”出品或者属于特别高档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