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间有冰裂纹碗吗?

宋峻汝宋峻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是什么人?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或许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你手上的这只木碗。

民国有位知名画家,齐白石,他画画极好,特别是他画的虾,堪称一绝。有一年,他画了一副虾,后来因为不满意,在送给友人时,他在画幅上题了段诗:“少时学画无人问,及至饮酒名成恨。醉后泼墨春画鱼,醒后思量舟不香。”齐老先生在自嘲。题完诗后,他将画稿卷上卷下,顺手一掷,岂料这一掷,使纸卷不偏不倚地倚在了碗口,两只栩栩如生的虾,好像永远生活在水中。

看到此景,我既感慨老人一生作画中的悲喜,更感慨于手中此碗的历史。

这一只木碗,碗底直径约15厘米,深约2.5厘米。它通体牙白色,半透明,质松而韧性好,不沉水,略轻于水。碗表有波状鱼鳞纹,纹下隐现黑色网点,显得幽雅可爱。碗上部圆转而内侧斜,下部斜而偏薄,用手轻敲,声音洪亮而清脆。

这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冰裂纹碗,造型典雅,制作精湛。特别是那一条一条均匀的裂纹,犹如冰裂雕成的艺术品,巧夺天工。

翻开我国瓷器史,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像:作为高贵礼品和饭碗上的冰裂纹,经常是故意砸坏的,完好无缺的冰裂纹瓷器,从不作为礼品和盛饭的碗使用。

宋代,斗茶风盛行,官、民皆好此技。看官斗茶,输赢已尽在不言之中时,坐陪的友人就替主人轻轻敲响茶钵。此时,主人就拾起茶经,吹拂一下茶垢,细细欣赏一阵,然后随手扔出,扔出的茶经就应声碎成四瓣。这个动作就称“玉碎”。玉碎的意思就是,像玉一样精致美好的东西已被破坏。

为什么将美好事物的毁灭命名为“玉碎”?为什么要将“碎”美玉?由于这种美丽的错误是故意的,所以,这种破坏自然属于艺术范畴。人们欣赏它,钦佩它,最后还要记住它。

这种艺术在元代有发展,明、清两代达到高峰。据陶薰斋主人说,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家信,是清代中叶的怡亲王写信给他父亲的。信中提到,有人赏赐给王爷一把非常精致的紫砂壶。壶是用钻石雕刻的红木盒盛着,以黄绫包扎,以红绸拂拭,十分珍贵。可在怡亲王赐给其父亲的礼单上,这件珍品的名字叫——“鱼脑冻”。

其实,这个“鱼脑冻”就是冰裂纹。后来,他请专家看了信和壶的照片,认定此壶为清代中晚期名家制作的真品。

在我国古代茶书中,对冰裂纹的记载也很多。如晚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蔡君谟(蔡襄)废邸中,得玉川子、张又新茶经,皆有冰裂纹。”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茶盏,以鹧鸪斑、姜奶石、白矾末缀之为贵,茶满则茶晕出,如雁头,取其散则末破。每茶盘内先置一小铜旋(茶筛),以去其沙土,乃置盏。孟景阳有《茶焙》诗曰:‘雪冻灰头买茶焙。’……建茶盛於石炭中,置瓷碗内,以汤浇之,则茶面起龟背纹,曰‘聚景碗’。”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茶器,八盎(盎,浅而大的杯子)、茶盏、茶匙、茶洗,古董、净水钵、剪刀、拭茶巾、茶箸之类,莫不洁素妙好,烹流英华。”

到近代,沈德潜编订的《古诗源》中还保存下诗僧怀仁的一幅诗画。诗是《读华严经》,画是《二十四诗品》,每品皆有画。在《飘逸品》一画的题诗处,有“忆昔陆澄湖上题诗后,尚闻冰裂纹波光”之句。

在清代,冰裂纹碗最为盛行。当时,制作此种碗的人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极为重视艺术性。有的碗上画山水人物,有的一生水墨,有的堆漆堆金,有的贴饰珠宝,总之,奇巧精美,绝妙天工。

为什么到了民国的1928年,齐白石老先生送朋友画稿时,会无意中发现这只美丽的冰裂纹碗呢?

原因是,在清光绪末年(1908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宫中珠宝首饰被盗,其中包括很多宝碗,当时名为“金胎织泥珠“。这些被砸坏的残缺宝物在当时称为“玉碎”。

历经战争,漂泊迁徙,后来这些民间艺人所用的原料在“革命”中被没收,在革命胜利果实的照耀下,他们又重新得到使用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封建文化建设采取了一些扫除措施。其中一项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达数千年,很多文化遗产中封建迷信色彩十分浓厚。对这类文化遗产坚决不能承认,对里面反映贵族生活内容的作品,一律当成反共、反人民的东西,作者要受到批判。于是,这一类宝贵的民间艺术品大量消失。有的被当作“四旧”打碎,有的被当作“文物”焚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