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半两有收藏价值吗?

邝枫怡邝枫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了轻重适中的半两钱,从此结束了国内钱币形式各异、重量不等的历史。由于古代重量单位是以铢来计算,所以半两钱重为六铢,即三百黍。而汉代所铸半两钱,大多是重如其文的半两,还有重十二铢(即三万黍)的半两以及重如匀等的大小半两多种。

古代的半两是指古代的中等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六铢为半两。在明代洪武年间,一两等于十钱,清代一两等于十两。

汉代币制混乱,遂开通铸钱权,允许私人铸钱。汉初,铸钱业已变成私人商业。汉高祖(前207--前196)时,宋谨等四名“工师”私铸钱币,钱质精良,币值稳定,为“奸钱”,高祖以其“工巧,非官不能为”,遂下诏罢穷治,于是私人铸钱更盛。

王莽改建国五年(公元11年),钱废银起,以银为本,以秤衡轻重。公元15年,复钱之法。公元19年,废钱用货,以人赐为本。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元初年,以农为本,重钱贷、轻黄金,不许用货,复用钱,半两重如其文。明帝(公元58--75)时,铜少钱多,严具法律,非官钱不许行。和帝(公元89--105)初,禁采铜铁;安帝(公元106--124)时,以私铸伪钱罪比诈盗罪重之。

到了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太和二(公元228年)年二月下诏:“议令民农末并行,以救钱重损农之本。”谓王锋等曰:“昔董卓烧五铢钱,更铸小小的灵与币,结果钱币既坏,政忽民乱。孙机之世,钱货纵弛,背差劣禁,而人不怨者,但患其太少耳;今岂将不逮旧也。宜以一当十,重其禁法。”此即后来所谓“钱悬之于六铢也”。于是钱遂渐重,一当十,至于三十。晋武帝(公元265--290)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州郡纷纷禁铸钱。

东晋时,禁止私铸钱,否则按伪钱罪论处,致使钱重数倍,民间使用困难。

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将私铸钱罪与杀人罪等同。宋孝武帝(公元453--464)时又复旧。南齐(公元479--502)时,铸伪钱人犯至数十万千,皆处斩,枭首于南郊。

从铸钱到流通中破坏币制的后果是严重的,破坏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国家的统治基础。所以历代王朝都很注意控制私铸钱,限制私铸钱,不使钱治过度,以稳定国家经济。

“半两”和“两”是两种不同的重量单位。“半两”是从秦朝开始推行的一种铜钱,这种铜钱重十二铢,合现代的一两。到了汉文帝时,半两钱太重而无当,民间不便,于是就推行了重八銖的八铢钱。汉宣帝时又推行了五铢钱。自秦至汉,钱币均有“两”、“铢”两单位,只有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后,改铸钱改重其名,才出现“半两”与“两”并行的局面。以“半两”为钱名者,非汉钱,而是王莽的“莽钱”。

从历史记载来看,秦汉时期的半两钱大多重如其文,即半两,其间也有以铅铜等作原料,使其轻重不等,有大半、小半等多种。两汉时期,国家垄断铸币权,并规定私铸钱治罪。民间虽有铸钱,但无大铸,只是私铸小钱流行于民间而已。西汉末年,民间流传甚广的“钱银薄似纸,钱山塞路歧。欲分斗庸谷,犹足以支兹”反映当时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